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员工休假制度
员工休假制度

员工休假制度

2022-09-29 383
普法内容
现行休假制度包括的内容有:公休假日、法定节日、探亲假、年休假以及由于职业特点或其他特殊需要而规定的休假。按现行制度,各种休假日均带有工资。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工时制度与休假制度的关系
    工时制度与休假制度的关系

    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构成了劳动者的所有时间,工时制度与休假制度也是事关劳动者的重要制度。 工时制度依照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中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劳动时间。工作时间一般以小时为计算单位,包括每日工作的小时数和每周工作的天数和小时数。目前有

    2021-12-23 40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工作时间t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单位中应从事劳动或工作的时间,包括每日应工作的时数和每周应工作的天数。t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作制。因工作性质或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

    2024-06-10 27
  • 深圳强制休假制度
    深圳强制休假制度

    作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明确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员工作息时间,对脑力或者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实行轮休制度,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人体机能过度损耗或者身心健康伤害。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严格依法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人力资源保

    2020-07-14 396
专业问答更多>>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工作时间t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单位中应从事劳动或工作的时间,包括每日应工作的时数和每周应工作的天数。t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作制

    2022-10-21 15,340
  • 劳动法规定员工休息休假制度和休息制度的制定是否有必要强制性规定

    劳动法没有具体的规定。这涉及到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与合法性问题。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

    2022-03-02 15,340
  • 2024公务员休假制度如何规定

    公务员的休假制度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施行。 一、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后,从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

    2024-08-26 15,340
  • 流产休假制度女职工流产休假规定

    关于女员工休流产假的规定:女职工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可休42天的产假;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可休15天的产假。女职工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产假期间享受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

    2022-11-1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员工休产假期间社保费怎么扣 00:50
    员工休产假期间社保费怎么扣

    员工休产假期间,社保费还是按照以前的情况进行扣除。法律明确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因此,员工的产假是法定的,用人单位不得因休产假而降低员

    6,990 15,340
  • 员工病假多久可以开除 01:03
    员工病假多久可以开除

    员工病假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后可以开除。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合法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11,909 15,340
  • 公司罚款制度合法吗 01:16
    公司罚款制度合法吗

    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我国的《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只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并且有相应的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程序。由于用人单位不是行政处罚的主体,故不具备实施经济处罚权的主体资格,不能对员工做出经济处罚

    9,144 15,340
刘伟长律师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团队负责人

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3-6177-3042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