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

2020-01-29 192
普法内容
行政诉讼法规定起诉期限的目的,是为了促使行政诉讼当事人尽快行使诉权,通过司法审查获得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有助于行政机关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关系的稳定性,使公平正义及时获得实现。 一、法定起诉期限 从法律规定看,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对行政行为的知情程度而不同,即: 1、经行政复议的案件,起诉期限为十五日。 2、对行政行为不服直接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为六个月。 3、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为六个月。 4、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一年。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不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不超过五年。 上述不超过一年、二十年、五年情形,均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最长起诉期限。此种起诉期限适用于当事人至始至终不知道行政行为内容的情形 6、最长起诉期限是除斥期间是指,只要超过了法定的最长期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导致,法院将不予受理,受理后也将裁定驳回起诉。不论理论界或实务界,很多人均主张这种观点,以保障行政行为高效、稳定,以免时过境迁,或难于取证、难于还原事实真相而排除合法的行政行为被推翻。 最长起诉期限是特殊期间是指,虽然超过了最长诉讼时间,但是如果有法定的合理理由,最长诉讼时效要考虑特殊情况予以适当考量,或扣除或延长,起诉人并不当然丧失诉权,法院仍然需要依法审理。这种观点在理论与实务中也有很多人支持,意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以免行政行为的不公开、不透明、不告知等而肆意侵犯相对人尤其是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二、起诉期限起算日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起算日根据原告诉求不同存在区别: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从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限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起诉期限从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计算;逾期不作决定的,从复议期满之日起计算。 5、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复议决定内容之日起计算。 6、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 “知道”,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明确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及其内容;“应当知道”是行政机关没有向原告送达作出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但是根据原告的行为或证据根据一般规律能够认定原告已经或者能够知晓行政行为及其内容。 三、一并提起行政赔偿案件的起诉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其起诉期限按照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执行。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以超过起诉期限而驳回。 四、起诉期限的扣除和延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单位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起诉期限应当扣除不计算在起诉期限之内。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耽误起诉的理由不属于法定范围之内的,起诉期限则不应扣除。如果原告因不属于自身原因之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延长起诉期限。 五、新解释关于起诉期限的变化 新解释相对于行政诉讼法和原司法解释关于起诉期限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将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案件的起诉期限由原来的二年缩短为为一年。 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司法解释(法释【2000】8号)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为二年,新解释生效后原解释无效,对于此类案件的起诉期限应当按照新解释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为一年。 2、明确复议机关在复议决定中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时计算,但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不得超过一年。 3、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职责起诉期限为六个月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接到申请之日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没有明确规定此类案件的起诉期限,而新解释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起诉期限为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如何审理行政诉讼中的行政诉讼?
    如何审理行政诉讼中的行政诉讼?

    起诉的方式。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①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情

    2020-02-04 260
  • 新旧行政诉讼法解释如何适用
    新旧行政诉讼法解释如何适用

    新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实行后,旧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自然同时废止,不再适用。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规定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该解释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2020-08-11 201
  • 行政诉讼要如何理解,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行政诉讼要如何理解,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

    2024-05-03 22
专业问答更多>>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共同诉讼?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的共同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2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

    2022-02-24 15,340
  •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中的讼法, 行政诉讼法法调解原则

    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比较(一)、关于调解:1、民事诉-讼中:(1)调解是一项基本原则,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只要案-件性质适合调解,人-民法-院均可以进行调解;(2)对离-婚案-件

    2022-02-22 15,340
  • 行政诉讼中如何理解诉讼时效的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

    2022-11-09 15,340
  • 行政诉讼20年期限如何理解

    根据最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

    2023-05-0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行政诉讼代理人有哪些类别 01:04
    行政诉讼代理人有哪些类别

    行政诉讼代理人分为两种,分别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要成为法定代理人条件有两个,分别是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人,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亲权或监护关系。法定代理的性质是全权代理,即法定代理人的所有诉讼行为,包括处分实体权利的行为,被视为是

    1,445 15,340
  • 行政诉讼可以撤诉吗 01:20
    行政诉讼可以撤诉吗

    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分为自愿撤诉和视为撤诉。首先自愿撤诉是指:原告申请撤诉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行为。视为撤诉有三种情形,第一是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第二是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第三是:原告未按照规

    4,148 15,340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 01:04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如下: 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超过两个月不

    3,537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丰培铭律师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继承
咨询律师
185-0044-778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