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产品瑕疵责任的承担方式
产品瑕疵责任的承担方式

产品瑕疵责任的承担方式

2020-09-05 281
普法内容
违约赔偿或者双倍返还定金或者退换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一)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二)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以下简称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销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规定给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生产者之间,销售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有不同约定的,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承揽人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形式
    承揽人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形式

    所谓承揽人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承揽人向定作人所负的保证工作成果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责任。只要承揽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无论承揽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均应当向定作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上述规定,承揽人承担瑕疵担保责

    2024-05-18 43
  • 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的责任形式有哪
    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的责任形式有哪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的责任形式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前者为担保移转的标的物上的权利无瑕疵的责任,后者为担保标的物质量上无瑕疵的责任。

    2021-01-25 155
  • 公司设立瑕疵的责任承担
    公司设立瑕疵的责任承担

    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金、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欺骗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应承担责令改正、罚款或者撤销公司登记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

    2020-07-14 144
专业问答更多>>
  • 产品瑕疵是否必须承担三包责任

    是的。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4条规定,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产品,销售者、生产者均应当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一旦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销售者均应当依法负责修理、更换、退货,并赔偿由此而受到的损失。《

    2022-02-14 15,340
  •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责任由谁承担

    根据法律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

    2022-03-12 15,340
  •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还是瑕疵担保责任

    (1)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出于法律的规定,并非当事人意思表示之结果。不过民法关于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并非强行性规定,当事人得以特约免除、限制或加重。(2)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就权

    2022-03-12 15,340
  • 产品瑕疵担保责任所需哪些条件

    1.当事人之间应有合法的合同关系。产品瑕疵担保责任是一种合同责任,因此,应该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基础,如果当事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则不能请求销售者承担产品的瑕疵担保责任。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合同都可

    2023-06-1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民事承担的责任方式 00:58
    民事承担的责任方式

    民事承担的责任方式,具体如下: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继续履行;8、赔偿损失;9、支付违约金;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1、赔礼道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

    2,518 15,340
  • 违约责任的5种承担方式民事 01:13
    违约责任的5种承担方式民事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定金罚则。其中,继续履行是指当一方当事人未按约定支付价款或者报酬时,对方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按照约定支付价款或者报酬;另外,补救措施有多种

    2,235 15,340
  • 合同效力瑕疵怎么办 01:34
    合同效力瑕疵怎么办

    和合同的效力瑕疵,主要是指合同不完全具备当事人名称或姓名、标的和数量条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姓名,标的和数量的话,一般应当

    1,488 15,340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