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认罪态度不好的,不可以多判。对于认罪态度不好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仍然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刑罚进行判处,不能因为其态度恶劣而对其加重处罚,认罪态度并不属于加重刑事责任的法定条件。
拒不认罪,从重处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我国法律对于非犯罪情节从重处罚只有法定从重处罚,不存在酌定从重处罚。 根据《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的说明,酌定情节可以分为从宽情节和从严情节,并不存在从重情节。 我
认罪的,可以从轻处罚,不认罪的,只是不能从轻处罚,不会因为不认罪就加重处罚。
“认罪态度”内涵认罪态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案后对自己所实施行为的认识程度与所采取的表现于外的一种姿态。其基本特征:时间上,它是指行为结束之后到判决之前。内容上,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对待自
1、《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
犯罪之后审判认罪态度好是否缓刑,需要根据具体判刑时间决定。其中判处缓刑的适用条件有二, 1、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非累犯者。 2、恭鸡多课鼙酒俄旬藩莫根据犯罪情节及悔罪的表现,认为缓刑不至于危害社会的
认罪认罚后上诉是否会加刑,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定。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是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刑罚。如果属于共同犯罪案件,那么既不可以加重上诉的被告人的刑罚,也不可以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罚。在量刑教
认罪不认罚判决如下: 1、认罪须在当庭。当庭自愿认罪与其他量刑情节不同,其主要来源程序法。可以对被告人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就定罪和量刑听取控辩双方意见,依法作出裁判; 2、认罪的程度,只要求犯罪嫌疑人承认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由于客观条件的
虽然我国刑法中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没有作出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其中规定,所有刑事案件都应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做好认罪认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