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民法典规定怎么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
民法典规定怎么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

民法典规定怎么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

2024-07-17 26
普法内容
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一般一个等级最高不超过5千元,死亡的不超过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多处伤残精神损害抚慰金怎么计算出来的
    多处伤残精神损害抚慰金怎么计算出来的

    对于多出伤残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目前没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不低于5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多处伤残可能按照每处伤残分别计算再予以相加,同时还会综合考量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理诉讼法

    2021-01-21 32
  • 精神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抚慰金一样吗
    精神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抚慰金一样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规定,受害人、死者的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的,有权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范围、金额确定等

    2021-07-29 57
  • 精神损害抚慰金怎么计算,法律上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精神损害抚慰金怎么计算,法律上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条例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限最长不超过;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限最长不超过如果患者死亡,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主体为患者家属;如

    2024-04-23 26
专业问答更多>>
  • 民法《民法通则》精神损害抚慰金怎么算

    精神损害赔偿按责任比例承担。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侵权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

    2021-11-23 15,340
  • 精神损害抚慰金如何计算,该抚慰金如何确定?

    一、交通事故精神损害抚慰金如何计算交通事故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人格权利益在交通事故中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

    2022-10-26 15,340
  • 2022年如何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以下因素计算: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

    2022-11-28 15,340
  • 民法上有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吗

    分责任。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按责任比例承担的。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

    2023-09-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医疗事故精神抚慰金怎么样算 01:05
    医疗事故精神抚慰金怎么样算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的标准来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患者死亡,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主体为

    1,321 15,340
  • 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标准及法律依据? 01:15
    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标准及法律依据?

    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标准受多种因素影响,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十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可知,精神抚慰金会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以及侵

    5,378 15,340
  • 民典法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00:54
    民典法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应当根据损害情况确定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明确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因此,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应当由引起险情

    2,411 15,340
吴莉律师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公司法、婚姻家庭、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86-2004-794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