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超市假一赔十有法律效力吗
超市假一赔十有法律效力吗

超市假一赔十有法律效力吗

2021-11-01 142
普法内容
超市假一赔十有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商家自愿为自己设定更高的义务是被法律承认的,即商家作出了“假一赔十”的承诺,买到假货的消费者是可以要求商家进行十倍赔偿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偷一罚十”与“假一罚十”有法定效力吗
    “偷一罚十”与“假一罚十”有法定效力吗

    “偷一罚十”没有法律效力,因为这是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格式条款,是无效的。但是“假一罚十”有法律效力,因为这是在商家自愿的情况下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是平等自愿的。

    2020-11-16 139
  • 假一赔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假一赔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假一赔十”属于商家自愿做出的承诺,是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商家自己的,对不利于自己的规定,法律不会干涉。所以,如果消费者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而商家又有明确的“假一赔十”告示,就可以认定是商家的真实意思表示,消费者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商家赔偿

    2024-05-26 32
  • 偷一罚十与假一罚十有法定效力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偷一罚十与假一罚十有法定效力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问题解答: 商场做出的“偷一罚十”没有法律效力,因为商家没有处罚权。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机关来行使,商家不是行政机关,无权设置处罚规定。但是商家自愿承诺的“假一罚十”具有法律效力,因为这是民事主体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义务。

    2024-05-31 23
专业问答更多>>
  • 律师解答:“假一赔十”是否有法律效力

    通知、声明、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作出假一赔十承诺的,有效,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履行期限和方式。

    2022-10-26 15,340
  • 买到假一赔十商家承诺有法律效力吗?还是假一赔十的商家不真实

    “假一赔十”属于商家自愿做出的承诺,是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商家自己的,对不利于自己的规定,法律不会干涉。所以,如果消费者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而商家又有明确的“假一赔十”告示,就可以认定是商家的真实意思表

    2022-03-04 15,340
  • 合同超过十年法律效力还有效么

    合同已经过去10年,是否有效,得看是什么合同,合同内容怎么约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主要是看合同的有效期其是否已过。首先,关于合同的生效时间。 法律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

    2023-03-19 15,340
  • 偷一罚十与偷一罚十有法律效力吗

    1、商场做出的”偷一罚十“,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其没有处罚权。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机关来行使,商家不是行政机关,无权设置处罚规定。 2、假一罚十是商家自愿的情况下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是平等自愿的,而且合

    2022-06-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夫妻为购房假离婚有没有法律效力 01:03
    夫妻为购房假离婚有没有法律效力

    夫妻为购房假离婚没有法律效力。因为当事人夫妻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有表示自己意思的自由,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他们离婚的动机是为了买房还是其他,只要双方自愿到民政局按法定程序办理了离婚手续并领取离婚证,婚姻关系就已经解除。办理离婚

    576 15,340
  • 微信转账有法律效力吗 01:11
    微信转账有法律效力吗

    在民间借贷中,很多人出借人会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的形式进行转账。 当发生借贷纠纷时,微信或者支付宝的转账记录能否作为转账凭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不同的情况其对应的证明力度是不相同的。 1、如果在微信或支付宝的聊天记录中,不仅包含了微信或支付

    10,157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757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刘伟长律师 刘伟长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 团队负责人

擅长:婚姻家庭、合同纠纷、房产纠纷、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3-6177-3042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