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虚假合同怎样认定
虚假合同怎样认定

虚假合同怎样认定

2022-04-14 2,854
普法内容
虚假合同是指一方或双方出于某种非法目的,故意签订不能履行或根本不准备履行的合同。 在实践中,假合同一般有以下表现形式: 1、以高回扣为诱饵,达到顺利签约的目的; 2、在签订假合同时,骗子往往会在很多条款中给对方优厚的条件; 3、合同的主体皮包公司和个体经营者。假合同的主体大多是没有资金、没有地方、没有办公室的皮包公司和个体经营者; 4、合同的极少数条款制定得非常苛刻; 5、异地签订合同; 6、交易多为新客户; 7、利用各种亲友关系蒙蔽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问一问如何认定虚假合同
    问一问如何认定虚假合同

    具备正规合同特征的但不是合同上署名双方或多方签订过的“合同”叫做“虚假合同”。正规的合同有以下特征:①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②是双方当事人意思

    2024-05-15 28
  • 银行怎样认定虚假交易
    银行怎样认定虚假交易

    银行认定的虚假交易如下:用户通过虚构或隐瞒交易事实、规避或恶意利用信用记录规则、干扰或妨害信用记录秩序等不正当方式获取虚假的商品销量、店铺评分、信用积分等不当利益,妨害买家权益。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

    2020-02-16 36
  • 如何认定购销合同是虚假的
    如何认定购销合同是虚假的

    1.合同当事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比如5岁和6岁的两个小孩订立的合同; 2.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而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比如某人为了骗取贷款而与银行签定贷款合同,提供假的文件资料; (2)恶意

    2024-06-13 33
专业问答更多>>
  • 怎么认定公章与虚假合同?

    我们都知道双方公司在签订合同时都需要盖双方公司的公章以代表合同正式有效并开始实行,那么用假公章签订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他人伪造公司印章对外签订合同构成表见代理的,即使该伪造印章的行为后被认定为伪造印

    2022-12-28 15,340
  • 怎样确定虚假伪造合同

    有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就可以确定了。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

    2022-07-08 15,340
  • 虚假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帮朋友问。

    他想知道虚假合同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可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3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为无效的民事行为。”1988年1月26日

    2022-07-14 15,340
  • 个人虚假诉讼怎样认定?虚假诉讼怎么判处?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本罪的

    2023-07-2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如何认定虚假出资罪 00:58
    如何认定虚假出资罪

    虚假出资罪的认定条件如下: 1、犯罪行为人必须为公司的发起人或者股东; 2、犯罪行为人必须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 虚假出资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

    677 15,340
  • 虚假合同算诈骗吗 01:03
    虚假合同算诈骗吗

    虚假合同是否算诈骗,要根据以下要素确定: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

    791 15,340
  •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01:05
    虚假广告能起诉合同纠纷吗

    虚假广告,可以合同纠纷为案由进行起诉。在合同成立的过程中,由于虚假广告内容的不真实,可以归结为民事欺诈。在规范这种现象中,我国的行政法规、刑事法律、民事法律都对此有所规定。消费者主要根据民事法律法规,追究广告商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697 15,340
王勇律师 王勇律师

江苏名俱扬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合同纠纷
咨询律师
137-7669-5015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