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尽快离婚的办法有什么
尽快离婚的办法有什么

尽快离婚的办法有什么

2024-07-05 8
普法内容
1、协议离婚 最快的离婚方式是办理协议离婚,离婚手续当天就可以办理完毕,协议离婚的具体法律程序是: (1)对子女、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合意。可以自己写或聘请律师代书一份离婚协议,或者到婚姻登记领取协议书,双方签字或盖章。 (2)到婚姻登记提供相关证件和离婚协议书,要求离婚 (3)办理相关手续,领取离婚证。 (4)领取离婚证后,不能再起诉离婚,但对婚内财产没有分割的部分(或离婚时一方故意隐瞒的财产起诉分割。 2、诉讼离婚 如果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则只能通过起诉的方式离婚。如果在离婚诉讼中,原告方提供不了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证据,第一次起诉的话是很有可能不判离婚的。如果第一次判决不离的话,要六个月后才可以重新起诉,很大延长了离婚的时间。所以起诉方要想尽快办理离婚就应当提前准备好相关证据。 我国法律中规定的夫妻离婚的方式主要就是两种,包括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但在诉讼离婚中,还有可能是通过调解的方式离婚,但我国却没有将这种方式规定为法定的离婚方式。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离婚如果第一次没有离开,有什么办法能尽快离开
    离婚如果第一次没有离开,有什么办法能尽快离开

    感情这种事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直接走就可以离开他真没有什么难的。幸亏后面遇到回龙观范闻道大师的指点。既然不爱赶快离开。除非你对他还有点舍不得。既然不爱就早点离开他吧。最后还不是。才让我恍然大悟,免的耽误了自己,越来越痛苦。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犹豫

    2024-06-18 7
  • 有什么办法能让法院尽快立案
    有什么办法能让法院尽快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为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人民法院提供网上立案、预约立案、巡回立案等诉讼服务。

    2020-01-29 488
  • 要怎么离婚才能尽快办理?
    要怎么离婚才能尽快办理?

    离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当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下可以协议离婚,协议内容主要是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孩子抚养权的分配以及一些约定内容,然后就带上协议书、身份证明、结婚证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即可,快速、方便、简单。如果是一方或者双方不愿

    2024-06-14 21
专业问答更多>>
  • 离婚有哪些尽快的办法?

    1、协议离婚 最快的离婚方式是办理协议离婚,离婚手续当天就可以办理完毕,协议离婚的具体法律程序是: (1)对子女、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合意。可以自己写或聘请律师代书一份离婚协议,或者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

    2022-11-09 15,340
  • 女方想要尽快离婚,男方不同意协议,有什么方法可以尽快离婚的

    其一,如果双方感情已破裂,你方可以通过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两种方式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若双方协议离婚不成,要求离婚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诉,同时可以多方面收集证据证明双方感情已破裂,其二,如果你方将

    2022-10-10 15,340
  • 有什么办法吗,我想尽快

    夫妻双方感情完全破裂的情况可以协议离婚,协商一致的可到双方任何一方户籍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律师可以协助制作离婚协议);协议不成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对方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离婚,经常居住地证明

    2022-10-21 15,340
  • 一方想要,一方不离,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快离婚吗?

    想要离婚的一方可以放弃所有请求,只要离婚,起诉对方。

    2022-10-2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父母因为债务快离婚怎么办 01:17
    父母因为债务快离婚怎么办

    父母因为债务快离婚的,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意愿,不干涉父母的决定,做好心理准备。如果父母已经协商好离婚事宜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写清楚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如果是

    1,254 15,340
  • 夫妻该怎么快速离婚 01:39
    夫妻该怎么快速离婚

    最快的离婚方式就是在民政局办公时间内直接去民政局离婚登记处登记离婚,需要预约的地区提前在网上预约前往即可。离婚双方携带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前往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在民政局现场拍好离婚证上需要的照片,按照民政局提供的离婚协议范本直接签署离婚

    1,017 15,340
  • 恶意投诉快递员有什么法律责任 00:52
    恶意投诉快递员有什么法律责任

    恶意投诉,已属于侵犯他人名誉的范畴了。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需要承

    3,691 15,340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