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签了合同,不想去上班怎么办
签了合同,不想去上班怎么办

签了合同,不想去上班怎么办

2020-11-09 602
普法内容
后果是没有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可能会产生如违规违约责任,不过如果只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还没有入职,一般就算自动解除了,也没有档案在单位,如果单位不追究,也没有什么问题。 无论如何,最好还是与单位沟通协商,如需要,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办了入职,签了合同不想去上班了,能吗
    办了入职,签了合同不想去上班了,能吗

    签了劳动合同却未上班,属于劳动关系未正式建立的情况。如果不想去了,直接通知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就可以了。劳动者应当在签订劳动合同前认真想好再决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即使不履行劳动合同不会在法律层面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对个人的信誉始终是不好的。

    2024-04-30 25
  • 劳动合同签了,未上班不想去了应该如何样办
    劳动合同签了,未上班不想去了应该如何样办

    1、辞职一般需要提前申请,除非单位协商同意,或者单位有违法行为。 2、正常情况下,员工办理辞职和离职的流程如下: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单位人事部门,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部门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面谈,了

    2024-05-17 20
  • 在火锅店上班没签合同不想做了怎么办
    在火锅店上班没签合同不想做了怎么办

    假如咱们没签订劳动合同,那作为劳动者的您就有权利随时跟公司说再见了哦。当然啦,这期间的工资是不能少给您的。除此之外呢,按照相关法规,您还能找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去申诉,让他们判定公司应该依照您工作的时长来付给您两倍工资哦!

    2024-05-03 28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合同签了,未上班不想去了应该如何样办

    1、辞职一般需要提前申请,除非单位协商同意,或者单位有违法行为。 2、正常情况下,员工办理辞职和离职的流程如下: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单位人事部门,并领取离职手

    2023-06-20 15,340
  • 签了劳动合同未上班不想去可以吗

    1、辞职一般需要提前申请,除非单位协商同意,或者单位有违法行为。 2、正常情况下,员工办理辞职和离职的流程如下:员工原则上应提前三十天(试用期提前三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单位人事部门,并领取离职手

    2023-06-22 15,340
  • 求助. 上班一个月不签合同,现在不想上班了,怎么办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022-03-23 15,340
  • 劳动合同签了不去上班如何办

    可以的,你现在不去他们视你主动放弃,按照法定程序会给违约金,但是99%都不会这么去履行,直接视你自离就行了,对双放都无影响,提醒:培训期间别交学费,如果要交就早点走

    2023-05-28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签了劳动合同不想干了怎么办有违约金 01:03
    签了劳动合同不想干了怎么办有违约金

    签了劳动合同不想干了的处理办法如下: 1、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若属于正式工,也可以通过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般不会有违约金

    5,207 15,340
  • 租房合同签了不想租了该如何办 01:50
    租房合同签了不想租了该如何办

    承租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后,如果反悔不租,属于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除非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了承租人有解除合同的权利或者发生了法定可解除合同的情形,否则承租人属于违约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在房屋租赁合同关系中,承租人需要

    1,223 15,340
  • 如果签合同发现上当了怎么办 01:34
    如果签合同发现上当了怎么办

    虽然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成立之后就会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成立的合同,都能够具有完整的法律效力。严格意义上,签订合同时候发现上当,包括以下情形:1、第一种就是被欺诈的情形,也就是说,对方当事人以虚假的身份或者能力表示,导致自己相信他的虚假权利外观

    1,436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