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以索贿方式构成的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体现在犯罪主体不同和犯罪客体不同。索贿方式构成的受贿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以索贿方式构成的受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他人的财产权利;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
行贿与介绍贿赂罪的界定主要在行贿是行为人自己贿赂,介绍贿赂是帮行贿人贿赂。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本罪主要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目的是利用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
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主观方面都是故意,有时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客观方面敲诈勒索罪的索取财物手段与受贿罪的索取财物手段相类似,因此,有时不好区分二者的界限。这两种犯罪除了犯罪客体不同和犯罪主体有不同
根据《最高检察院关于行贿罪立案标准》的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
受贿人被纪委双规前将受贿款退还给行贿人,属于受贿人主动向组织交待问题,与行贿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关系。作为行贿人,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行贿罪的,仍应追究行贿人的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八十
一般来说,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接受礼金与收受贿赂容易区分,但是实践中也存在“形礼实贿”的案件,某些行贿人为牟取私利把贿赂行为冠以馈赠之名,以致礼金馈赠与行贿、接受礼金与收受贿赂的界限模糊,区分困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在明知行为人处于危困状
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界定有以下几点: 1、看注册成功后是否自己使用,即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这种产品是否和被抢注人的产品属同类或近似产品; 2、是否对被抢注人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 3、是否直接控告被抢注人侵权,并提出赔偿请求。 通过这几
在单位行贿犯罪中,并非所有的直接责任人员都负有同等的责任。这种犯罪虽然也是自然人实施的一种有组织的犯罪,但它与传统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像共同犯罪的成员那样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