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违反治安管理有追究时效限制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违反治安管理有追究时效限制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违反治安管理有追究时效限制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2024-05-05 36
普法内容
违反治安管理有追究时效限制。如果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就不再处罚,该期限是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行为是连续或者继续的,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n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违反治安管理有什么时效内限制?
    违反治安管理有什么时效内限制?

    违反治安管理有追究时效限制。如果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就不再处罚,该期限是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行为是连续或者继续的,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020-08-29 129
  • 违反治安管理的追究时效应当怎么计算
    违反治安管理的追究时效应当怎么计算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一般是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2020-03-03 186
  • 刑法规定的治安管理的违反
    刑法规定的治安管理的违反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不满14周岁的、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残疾人(可以)、情节特别轻微的人等处罚。

    2020-06-28 234
专业问答更多>>
  • 打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应当如何计算

    所谓“追究时效”,是指追究违法犯罪人法律责任的有效期限。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为六个月。如果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则不再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2022-07-26 15,340
  • 在一段时间内违反治安管理有没有时效限制?

    违反治安管理有追究时效限制,一般是六个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

    2023-08-04 15,340
  •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诉时效是多久,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如何确定

    a、【治安案件】六个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

    2022-03-03 15,340
  • 治安案件的追缴违法所得是否有时效的限制

    治安案件追缴违法所得是有时效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追缴完毕,已过追诉时效的不再处罚,也不再追缴个人违法所得。 上述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

    2023-08-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西安机动车违反限行规定如何处罚 01:13
    西安机动车违反限行规定如何处罚

    西安机动车违反限行规定的处罚,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处理,具体如下: 1、违反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 2、载货汽车、危化品运输车违反

    6,076 15,340
  • 违反消防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么责任 01:03
    违反消防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么责任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应当在整改后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经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当事人逾期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

    6,224 15,340
  •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00:57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

    如何追究冒名签字的法律责任,根据冒名签字的动机来定。如果是利用职务之便冒充签名,试图挪用公私财物的,那么就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

    2,614 15,340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