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不当得利和诈骗的区别
不当得利和诈骗的区别

不当得利和诈骗的区别

2022-04-13 2,170
普法内容
诈骗的目的是非法占有,通过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来骗取他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属于刑法的罪名,对当今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而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事后失去法律依据,经确认是通过给他人造成损失而获得的利益,这个名词是民法中的概念,例如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返还,并不会触犯刑法。这两者的区分主要依据在于对社会危害性的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九十二条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诈骗罪与不当得利有什么区别
    诈骗罪与不当得利有什么区别

    不当得利是民法上的一个概念,指无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造成他人损害。诈骗罪是刑法上的罪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12-04 174
  • 诈骗抵债不当得利的法律区别是什么?
    诈骗抵债不当得利的法律区别是什么?

    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是完全以欺诈的手段非法获取他人钱财;而不当得利属于民事概念,是以不违法的方式取得了他人的财产或利益。”本人认为有误诈骗罪是刑法的罪名。客观方面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以诈骗为手段的行为,其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

    2024-06-20 21
  • 怎样区分不当得利与诈骗
    怎样区分不当得利与诈骗

    不当得利与诈骗的区别为: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金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事后失去法律依据而被确认为别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2022-08-12 301
专业问答更多>>
  • 诈骗和不当得利还款区别在哪里?

    ①原物返还,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 ②作价返还,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则可作价偿还。 关于价额的计算方法,通说认为,当受益人所受利益为劳务时,其价额为劳务的通常报酬;当原物因附合而丧失所有权时,应

    2022-07-28 15,340
  • 合同诈骗罪与不当得利罪的区别

    不当得利和侵权的区别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个: 1、一方获得利益 2、他方受有损失 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行为人无缘无故取得了本属于别人的

    2023-05-28 15,340
  • 敲诈勒索 与 不当得利 的区别

    不当得利和侵权的区别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个: 1、一方获得利益 2、他方受有损失 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行为人无缘无故取得了本属于别人的

    2023-07-24 15,340
  • 诈骗不当得利这两者的区别具体是哪些?

    要想清楚诈骗不当得利这两者的区别这个问题,你这属于诈骗,诈骗罪是刑法上的罪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当得利是民法上的一个概念,指无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造成他人损害。

    2023-06-2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01:02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欺诈和诈骗罪的区别如下: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

    1,729 15,340
  • 合同违约和合同诈骗的区别 01:02
    合同违约和合同诈骗的区别

    合同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的情形。合同诈骗则是指,一方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者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产的行为。首先,这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如果是合

    2,611 15,340
  •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81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律所主任

擅长:民事诉讼、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