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不知情借的赃款需要退还吗
不知情借的赃款需要退还吗

不知情借的赃款需要退还吗

2022-11-07 782
普法内容
不知情借的赃款是需要退还的。不知情借的赃款具体内容如下: 1、如若不知是赃款的,没有犯罪故意,不构成犯罪,但是需要返还赃款; 2、如若在借款时虚构了事实以骗取借款的,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3、如若明知是赃款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4、单位犯以上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以上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不知情借的钱是赃款无力退给公安机关违法吗
    不知情借的钱是赃款无力退给公安机关违法吗

    不知情借的钱是赃款,无力退给公安机关属于违法行为。被法院判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具体处罚如下: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

    2021-12-11 295
  • 不知情借的钱属于赃款,是善意取得吗
    不知情借的钱属于赃款,是善意取得吗

    如果不知道是赃款的,没有犯罪故意,不构成犯罪,但是需要返还赃款。如果明知是赃款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于赃款,当事人应该予以返还,如果没有被害人的,应该收缴赃款。普通公民看到赃款,应该及时报案。

    2020-10-14 542
  • 不退赃款,坐牢后还要退吗
    不退赃款,坐牢后还要退吗

    服刑完毕需退赃。如犯盗窃,未还赃款或物品者,将在判决书中注明追缴所得或责令赔偿受害人损失。若拒不退赃,法院可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强制执行。 罪犯不积极退赃,可能被视为无悔过表现,影响减刑。被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若在服刑

    2024-05-22 84
专业问答更多>>
  • 正常退赃需要退赃款吗

    赃款不是说一定不一定要退,主动交出赃款叫积极退脏,被公检法追缴回来的叫追缴赃款,不视为主动退赃,不会被法官视为具有悔过表现,不主动交的,或者掩盖掩藏赃款赃物的并造成赃款赃物无法追回的是要视为情节恶劣的

    2022-05-28 15,340
  • 不退赃款,坐牢后还要退吗

    已判刑出狱后是需要退赃款的,相关规定如下:1、已判刑出狱后是需要退赃款的。因盗窃犯罪未退还赃款、赃物的,在判决时会注明追缴所得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损失;2、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

    2024-05-14 15,340
  • 不知情借的钱属于赃款,是善意取得吗

    如果不知道是赃款的,没有犯罪故意,不构成犯罪,但是需要返还赃款。如果明知是赃款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于赃款,当事人应该予以返还,如果没有被害人的,应该收缴赃款。普通公民看到赃款,应该及时报案

    2021-12-28 15,340
  • 企业不知情借到赃款的法律责任

    还是有一定的责任,不能用不知情把一切推得这么干净,肯定会追究你没有弄清借款来源的连带责任

    2022-10-09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不知情销赃罪拘留多久 01:01
    不知情销赃罪拘留多久

    不知情销赃,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不会被拘留,但是需要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一般只有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才会构成犯罪。如果不知情的,就不构成违法,没有法律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如果

    5,293 15,340
  • 不知情销赃罪量刑标准 00:55
    不知情销赃罪量刑标准

    不知情销赃罪量刑标准:如果不知情的,就不构成违法,更不属于犯罪,没有法律责任。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2,396 15,340
  • 借款需要借款合同和借条吗 00:57
    借款需要借款合同和借条吗

    在借款的时候为了保护出借方的合法权益,一定要和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或者是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规范的借条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信息材料,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码;二,借款的用途,一定要是合法的用途;三,借款的本金金额

    1,007 15,340
王国强律师 王国强律师

浙江沐尘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债权债务、房产纠纷
咨询律师
400-110-201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