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本人意外被别人冒用贷款构成什么罪
本人意外被别人冒用贷款构成什么罪

本人意外被别人冒用贷款构成什么罪

2020-11-09 137
普法内容
冒用他人身伤办贷款可能会构成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别人冒用信息贷款怎么办
    别人冒用信息贷款怎么办

    被别人冒用信息贷款可以报警维护自己的权益。冒用他人的信息去贷款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

    2021-06-22 19
  • 冒充别人签字构成哪些罪
    冒充别人签字构成哪些罪

    1、如果冒充他人签署合同,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其他相应的也可能构成金融诈骗罪、票据诈骗罪; 2、如果是在诉讼过程中,冒充他人签字则可能构成妨碍作证罪、伪证罪; 3、如果是假冒明星签名兜售物品,那么构成侵犯他人姓名权,数额大的可以构成诈骗罪。

    2021-03-03 33
  • 冒用他人身份贷款罪名是什么
    冒用他人身份贷款罪名是什么

    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用他人信息贷款的,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需要结合全案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刑法193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

    2023-02-23 547
专业问答更多>>
  • 造成别人骗取贷款构成什么罪?

    冒用他人身份证贷款属于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

    2023-07-22 15,340
  • 冒名顶替别人签字贷款是否构成诈骗罪

    第175条: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

    2022-10-07 15,340
  • 被别人冒领房产证会不会构成犯罪

    属于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冒领房产证的行为,一般属于盗窃,犯盗窃罪。但如果这个房产证被用于一些其他活动的话,比如拿去抵押借高利贷等活动,则可能被并罪成诈骗。《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

    2022-06-01 15,340
  • 出纳员冒用他人名义贷款构成何种犯罪

    出纳冒用他人的名义进行借款的,是属于贷款诈骗的行为,数额达到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

    2023-10-0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冒用他人信息贷款构成什么罪名 01:10
    冒用他人信息贷款构成什么罪名

    冒用他人的信息向银行进行贷款构成贷款诈骗罪。诈骗罪侵犯的法益不仅仅只有一项,此罪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的所有权,还对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进行了侵犯。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作为目的,向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数额较大的,

    4,820 15,340
  • 改变贷款用途构成犯罪吗 01:31
    改变贷款用途构成犯罪吗

    改变贷款用途是否构成犯罪,根据金额来定。改变贷款用途一万元以上的是犯罪,一万元以下的不是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涉嫌贷款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2,198 15,340
  •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00:55
    替人顶罪构成什么犯罪

    替人顶罪构成包庇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帮助其逃避刑事追究,故意顶替犯罪的人欺骗司法机关的,构成包庇罪。这里的“明知”,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接触被窝藏、包庇的犯罪人的情况,以及行为人和犯罪人的供述等

    3,730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