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怎么样才会构成脱逃罪?
怎么样才会构成脱逃罪?

怎么样才会构成脱逃罪?

2020-04-22 118
普法内容
符合下列条件才会构成脱逃罪: 1、犯罪主体限于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2、主观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 3、犯罪客体是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离羁押、改看守场所的行为。
《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刑拘脱逃是否构成脱逃罪
    刑拘脱逃是否构成脱逃罪

    构成。脱逃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即依法被拘留、被逮捕的未决犯;已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劳改机关服刑的已决犯。只有上述两种人才能成为本罪主体。被行政拘留或劳动教养的人逃跑的

    2020-07-21 236
  • 监外执行逃脱构成脱逃罪吗
    监外执行逃脱构成脱逃罪吗

    监外执行逃脱构成脱逃罪。脱逃罪的本质在于脱离监管机关的羁押和监管,因此只要行为人的脱逃行为的目的是使其实际摆脱监管机关控制,就可以认为脱逃罪。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1-07-16 44
  • 构成脱逃罪一般会如何判
    构成脱逃罪一般会如何判

    构成脱逃罪一般会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摆脱了看管人员的控制,已经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范围,摆脱了看守人员监视控制的,构成既遂。被错抓、错判的人,不甘心被羁押或劳改而逃跑的,以脱逃罪论处。脱逃中犯有重伤害或者

    2020-03-06 140
专业问答更多>>
  • 肇事逃逸会构成脱逃罪么

    抓捕脱逃构成脱逃罪,但是也必须要符合我国法律当中所规定的犯罪的构成要件,比如说我们国家《刑法》第367条当中明确的规定了,构成了脱逃罪是要求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分子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

    2023-02-13 15,340
  •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怎样认定才会构成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严重不负监管职责,致使在押人员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022-06-10 15,340
  • 后的逃脱是否构成逃脱罪??????

    拘传的目的是强制就讯,而不是强制待侦、待诉、待审,因此拘传没有羁押的效力。而脱逃罪行为人实施脱逃行为的目的在于逃离羁押、改造场所,以达到逃避关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脱逃行为是否得逞,主要应看:一是行为人

    2022-10-19 15,340
  • 如何样才会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呢?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在主观上必出于过失,如果明知某在押人员企图逃跑,但却放任不管,属于故意,此时应以私放在押人员定罪,如果不知道其想逃跑,或者知道其想脱逃但根据环境条件,在押人员的自身能力因素轻易相

    2022-08-0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脱逃罪认定标准 01:27
    脱逃罪认定标准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在受审、押解途中逃跑的,也属于脱逃行为。脱逃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是直接故意。脱逃包括暴力脱逃和非暴力脱逃,也包含单人脱逃和多人脱逃。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脱逃,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1,628 15,340
  • 服刑期间逃离监区构成什么罪 01:16
    服刑期间逃离监区构成什么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服刑期间的犯罪人逃离监区的行为可能触犯的罪行有三种,分别是: 1、构成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且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出于故意逃避法律的追究而从被关押的监狱脱逃的行为。 2、构成暴动越狱罪,是指被

    568 15,340
  • 怎样才算造成诽谤罪 01:31
    怎样才算造成诽谤罪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构成诽谤罪有以下条件: 1、诽谤他人所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并对他人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的。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损害了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属于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

    359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