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1、骗子伪装成正规证券公司业务员通过电话或其它渠道邀请目标客户加入股票群,骗子会在网上购买目标客户的资料信息,所以这一步伪装很难揭穿; 2、骗子让群内成员在其包装的炒股大师直播间免费听课获取信任,大部分骗子包装的炒股大师都看起来非常专业,也
公司诈骗中员工无责或轻责,若有责任也是从犯,具体分析: 1、业务员是否知道所在公司以及其业务行为是诈骗,如果该公司合法及不知道公司诈骗则不用承担责任。 2、如果知道该公司是诈骗,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3、如果该公司本身就是空壳公司,没有经过正
收了定金不发货的,一般算作违约行为,是民事纠纷的范畴,是不算作诈骗的。根据《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团伙诈骗的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
去当地证券公司开户,开好证券账户后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股票买卖交易,只有你持有股票就是股东。
拉人进股票群的工作一般视情况而定:1、如果这个股票确实不是诈骗群,就不算违法;如果造成,算犯法;2、如果股票群的目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其他犯罪的话,就一定会触碰法律;3、如果股票群仅用作交流心得,
有罪,但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判断,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处罚。因此,被他人指示欺诈的次要作用是从犯。从犯比主犯更轻,减轻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欺诈数额较大的,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可知,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算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依法应被判处三
拉群诈骗涉嫌诈骗罪,具体的量刑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