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怎样认定互相斗殴行为
怎样认定互相斗殴行为

怎样认定互相斗殴行为

2020-07-15 823
普法内容
在互相斗殴的过程中一般不存在正当防卫的行为。 互相斗殴,指双方或多方在主观上均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客观上均实施了不法侵害对方的行为。认定互殴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均不具备正当防卫的意图。 但在一方停止或退出互殴后,另一方继续对对方进行殴打,此种情形下,行为的性质已经转变,从原来的互殴变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加害,被加害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加害人实施了防卫行为,应认定为正当防卫。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相互斗殴的认定
    相互斗殴的认定

    相互斗殴的认定: 1.仅仅是故意伤害性质,致人轻微伤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致人轻伤以上的,涉嫌故意伤害罪。 2.如果是随意殴打他人的,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涉嫌“寻衅滋事罪”。 3.如果是双方聚众斗殴的,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涉嫌“

    2021-03-13 773
  • 双方互相殴打行为如何认定
    双方互相殴打行为如何认定

    双方互相殴打行为认定如下: 1、按照行为人造成他人的伤害以及自身伤害的情节轻重进行责任认定; 2、判定哪一方先开始打人,先动手的一方责任较重,后动手的一方责任较轻。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

    2023-02-21 26
  • 如何处理互相斗殴
    如何处理互相斗殴

    互相斗殴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多人互相斗殴的,可能构成聚众斗殴罪,犯此罪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0-05-19 183
专业问答更多>>
  • 互相斗殴过程中如何判断正当防为的行为

    在互相斗殴的过程中一般不存在正当防卫的行为。 互相斗殴,指双方或多方在主观上均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客观上均实施了不法侵害对方的行为。认定互殴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均不具备正当防卫的意

    2023-03-10 15,340
  • 互相斗殴轻伤怎么判刑

    轻伤是要承担刑事责任附带民事赔偿的。一般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详情来电咨询

    2022-10-27 15,340
  • 相互斗殴会不会判缓刑

    打架不一定会被判刑,要根据致人受伤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1.如果通过法医鉴定做出伤情是轻伤或者重伤: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

    2022-04-18 15,340
  • 相互斗殴是正当防卫吗

    相互斗殴因是双方以侵害对方身体的意图进行相互攻击的行为,在正常的互殴中是一种相互侵害,都具有互相防卫意图,因此,一般不存在正当防卫,但是,在相互斗殴中,如果一方已经停止斗殴,向另一方求饶或者逃跑,而另

    2023-06-1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两个人互相斗殴怎么处理 01:05
    两个人互相斗殴怎么处理

    两个人互相斗殴怎么处理要看具体行为的性质,分析如下: 1、如果仅是故意伤害性质,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如果致人轻伤以上的,涉嫌“故意伤害罪”; 2、如果是随意殴打他人的性质,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如果致人轻微伤以上、或者持械随意殴打

    547 15,340
  • 聚众斗殴是行为犯吗 01:14
    聚众斗殴是行为犯吗

    聚众斗殴罪,是指行为人为了实现自己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多人成帮结伙相互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是一种犯罪,可能会引发各种事故,聚众斗殴罪是行为犯,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的认知,可以得知,行为犯是指以法定行为的完成

    1,295 15,340
  • 聚众斗殴持械的认定 01:02
    聚众斗殴持械的认定

    对于聚众持械斗殴的认定,应当首先满足“聚众”、“持”以及“械”这三个方面的规定: 1、参与人数达到3人以上,斗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达到三人以上即可; 2、“持”是指一种事实上的状态,即使未使用,携带等行为也可以构成“持”的状态; 3、“械”是

    2,584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丰培铭律师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继承
咨询律师
185-0044-778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