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仲裁调解有法律效力吗
仲裁调解有法律效力吗

仲裁调解有法律效力吗

2024-06-10 7
普法内容
有效。根据我国《仲裁法》第51条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这是作仲裁调解书的法律依据。此外,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1条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为执行调解书和裁决书而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执行。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仲裁仲裁调解协议有效吗,法律上的解决办法是哪些
    仲裁仲裁调解协议有效吗,法律上的解决办法是哪些

    合同纠纷申请仲裁必须先行约定,没有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有效吗,没有约定的,仲裁机关不予受理。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纠纷的解决方式与途径,包括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等,但是,要想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合同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并明

    2024-04-24 21
  • 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包括什么异同
    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包括什么异同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处。 相同的方面表现在: (1)结束仲裁程序。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送达后,均表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从仲裁法律程序上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即意味着仲裁程序的结束。 (2)

    2024-05-20 19
  • 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否一样
    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否一样

    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一样。束仲裁程序。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送达后,均表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从仲裁法律程序上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即意味着仲裁程序的结束。确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实体法上的后果,双方当事人应自觉

    2020-04-12 394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仲裁调解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在我国关于劳动仲裁调解的意义:解决劳动争议;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方法权利;减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摩擦;其他。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

    2023-11-30 15,340
  • 劳动仲裁调解书效力,仲裁调解书下达后可以反悔吗

    1.当事人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

    2022-06-12 15,340
  • 仲裁调解裁决效力表现在哪里

    仲裁调解书可以使仲裁程序终结,裁决书一经下达,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仲裁实行的是一裁终局制度,对同一个仲裁请求,当事人不能再次申请仲裁,仲裁的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对双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

    2023-02-03 15,340
  • 被人故意打伤派出所已经调解调解仲裁了有没有法律效力

    打架致轻伤,经派出所调解赔款签订的协议有法律效力,治安管理处罚法授权公安机关调解权;只要能即时给付赔偿款就行,不需要再签其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

    2022-05-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交通事故调解书有哪些效力 01:16
    交通事故调解书有哪些效力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的交通事故调解书,其最重要的效力是:1、确认双方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2、在一方拒不履行交通事故调解书时,调解书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 换言之,交通事故调解书是在交通管理部门调

    635 15,340
  • 微信转账有法律效力吗 01:11
    微信转账有法律效力吗

    在民间借贷中,很多人出借人会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的形式进行转账。 当发生借贷纠纷时,微信或者支付宝的转账记录能否作为转账凭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不同的情况其对应的证明力度是不相同的。 1、如果在微信或支付宝的聊天记录中,不仅包含了微信或支付

    10,163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762 15,340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