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担保人和连带担保人的区别具体如下:
1、保证人开始
承担保证责任时间不同:
一般保证和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责任都自保证合同生效之日起成立,但开始承担保证责任时间不同。
(1)一般保证:保证人在通常情况下以强制执行借款人财产后开始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人从
民间借贷合同期满之日起开始承担保证责任。
若混淆这两种时间上的差异,要求一般保证人在
借款合同到期后就开始履行保证责任,在借款人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就会影响一般保证人的实体权益;对连带责任保证人,若等到借款人“不能”履行义务时在要求其履行保证义务,就有可能影响贷款人实体权益的及时实现。
2、向保证人主张的时间点不同:
(1)一般保证时间点: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
承担一般保证的前提是先对债务人索款并用尽司法救济后,才能向一般保证人主张保证责任。
(2)连带保证时间点:
债务履行期届满时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注意:无需先向债务人主张)
3、两者在保证合同中标示不同:
(1)一般保证:保证合同中必须明确标示为一般保证;
(2)连带责任保证:保证合同上未标示一般保证或者连带责任保证的,通常被视为连带责任保证。
4、两者的产生方式不同:
(1)一般保证:只能是由当事人约定;
(2)连带责任保证:可以由法律规定,也可以当事人约定,无规定或约定的,按连带责任保证承担责任。
5、保证人承担责任的具体作法不同:
(1)一般保证:保证人只是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时,有代为履行的义务,即补充性。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连带债务问题,只是在保证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保证人对主债务人有求偿权。
(2)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及其责任承担问题适用于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责任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既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无论债权人选择谁,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无权拒绝。
6、两者的担保力度不同:
(1)一般保证的担保力度相对较弱,保证人的负担也就相对较轻;
(2)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力度较强,对债权人很有利,而保证人的负担相对较重。
7、两者作为被告的情况不同:
(1)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
民间借贷合同纠纷,除了借款人明显出现“不能履行”的情形外,贷款人只能将借款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诉至人民法院,而不能将保证人单独诉至人民法院;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2)连带责任保证:在诉讼中,连带责任保证的民间借贷合同纠纷,贷款人可以将借款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诉至人民法院,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单独先诉保证人先予偿还;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8、两者的抗辩权不同:
(1)一般保证:保证人享有
先诉抗辩权、催告抗辩权和免责抗辩权。
(2)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人只享有免责抗辩权,而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能以债权人是否催告主债务人作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的抗辩理由。
9、两者的诉讼时效不同:
(1)一般保证: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诉讼或者仲裁,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注意:一般保证是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开始起算保证期间,在保证期间向保证人主张时才开始起算两年诉讼时效)
(2)连带保证:在保证期间,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起算两年诉讼时效。
一般保证人的抗辩权:
1、先诉抗辩权:是指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的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不能行使先诉抗辩权的四种情形:
(1)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2)人民法院已经受理
债务人破产案件;
(3)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
(4)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先诉抗辩权。
2、催告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请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时,债权人须先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否则保证人得拒绝履行保证债务。
3、免责抗辩权:是指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时,一般保证人可以据此主张
免除保证责任。具体情形如下:
(1)保证期间经过: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
履行期限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在其可供执行财产的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保证人的免责抗辩权:
连带保证人的免责抗辩权,是指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此处的“请求”,不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为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三条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四条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第六百九十八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八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
(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
(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第六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八十六条 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了保证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者无力偿还债务时才承担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具有债务人应当先承担责任的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认定为一般保证。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了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未偿还债务时即承担保证责任、无条件承担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不具有债务人应当先承担责任的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认定为连带责任保证。
第十八条 承担了担保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担保人,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同一债权既有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的担保,又有第三人提供的担保,承担了担保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第三人,主张行使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四条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