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2020-06-15 325
普法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又聋又哑的人、盲人以及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再不能够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对外造成伤害的,不用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量刑
    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量刑

    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如何量刑,要依据当事人是否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而定,如果经鉴定不能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司法精神病的判断标准: 对精神

    2023-05-06 21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什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什么,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但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除外; 二是因智力障碍、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疾病导致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认识别能力,法律应当允许其

    2024-04-26 5
  •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条件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条件

    1、须精神病人有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事实存在。 根据精神病人精神失常的情况,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鉴定方法去认定该公民是否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2、须由精神病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书

    2020-07-05 288
专业问答更多>>
  • 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是否可以协议离婚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离婚不能协议离婚。因离婚涉及到身份关系,不能适用民事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在不能正确表达自身意志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民政局协议离婚,只能通过法院诉讼离

    2022-03-17 15,340
  • 《民法典》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几岁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开始时间为8周岁。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

    2021-03-26 15,340
  • 限制行为能力人与抗议限制行为人定定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可能无效,也可能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后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的,合同有效; 或者合同是获利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相适应的合同,则合同无效。 如果合同

    2021-11-13 15,340
  •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规定的,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等。

    2023-10-1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 01:0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外还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方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1,773 15,340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订立合同 01:23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订立合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订立合同,但是其订立的合同不一定有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分为三种情况: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的合同,该合同合法有效。例如签订赠与合同约定他人将财产无条件赠与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751 15,340
  •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00:47
    戏谑行为有法律效力吗

    戏谑行为是指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出于表意人的真意,且期待对方会了解其并非出于真意。戏谑行为的意思表示一律无效。若相对人对戏谑行为信以为真,戏谑者有义务不迟延地向对方澄清误会,避免对方遭受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典型的戏谑行为有娱乐性言谈、吹嘘、或

    1,703 15,340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丰培铭律师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继承
咨询律师
185-0044-778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