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输液体查对制度
输液体查对制度

输液体查对制度

2020-11-12 636
普法内容
1.三查 1.1查血液包装有无破损,血液有无渗漏和血袋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清楚。 1.2查血液质量,有无变色凝块溶血等。 1.3查输血器材,即输血器效期,有无漏气,有无污染。 2.七对:核对以下诸项在标本管、申请单、配血报告单及取血单上是否一致。 2.1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 2.2核对献血员姓名或条形编码、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配血结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二、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18.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定位,持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和血站服务体系机制创新,深化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既实行财政全额保障政策,又落实“两个允许”要求,逐步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加强疫苗接种管理,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等操作规程。(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国家中医药局负责)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配液前检查药品及液体有无过期,液体有无浑浊及沉淀,瓶口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 (3)严格消毒输液用具,定期更换。 (4)药物现配现用。 (5)如出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并保留所用输

    2020-08-14 445
  • 输血安全制度
    输血安全制度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2020-07-03 1,671
  • 国家输液限制相关政策
    国家输液限制相关政策

    一、限输液从二甲医院延伸到基层,对社区、诊所影响巨大。 二、限输液从抗菌药物转向中药注射剂。 三、限制输液从剂型上限制,修订说明书,能口服不输液。 四、从限制门诊输液扩大到限制儿科输液。 五、限制输液从线下监管,转为线上监管。 六、限制输液

    2020-02-15 1,769
专业问答更多>>
  • 护士输液时输液时错换液体及时发现算错吗

    及时发现,没出事,是可以原谅的,建议安抚患者

    2022-10-31 15,340
  • 醉驾血液留样制度的检查项目是哪些

    血液制品留样注意事项 1.每批混合血浆的样品应在适当条件下至少储存至最长的成品有效期后一年。 2.不合格原料血浆、中间产品、成品的处理(奥咨达医疗器械咨询) 3.应有安全、有效地处理不合格原料血浆、中

    2022-07-31 15,340
  • 输液血液检测酒精度40% 可以通过通过吗

    除非是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区分劳动者是否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劳动者主要责任的不是工伤)其余的情况下,不区分是否主要责任。发生工伤后,先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

    2022-10-18 15,340
  • 医院输液对什么过敏

    如果经过了皮试,皮试结果显示患者对药物不过敏,然后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现象的,则医院不承担责任; 如果没有进行皮试而导致输液过敏的,或者由于医院存在其他过失或者过错的,则属于医疗事故,由医院承担责任。

    2023-07-1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怎么查起诉案件进度 01:06
    怎么查起诉案件进度

    查起诉案件进度的方式如下: 1、主动联系承办法官询问相关诉讼进度; 2、法院开庭前,书记员会通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等内容,送达开庭通知书,上面会注明开庭时间,当事人可以查阅; 3、法院也会在案件开庭三日前在公告栏公布开庭时间,可以自行查阅。根

    10,487 15,340
  • 输入身份证就可以查社保 01:08
    输入身份证就可以查社保

    当事人可以使用身份证来查询社保卡号。用自己的身份证查社保卡号的,一般可以通过电话查询、社保中心查询以及网上查询这三种方法。当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便捷的方法,查询社保卡号。 具体方法如下: 1、电话查询:当事人可以拨

    20,626 15,340
  • 公司罚款制度合法吗 01:16
    公司罚款制度合法吗

    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我国的《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只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并且有相应的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程序。由于用人单位不是行政处罚的主体,故不具备实施经济处罚权的主体资格,不能对员工做出经济处罚

    9,193 15,340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法、债权债务
咨询律师
159-1026-0523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