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诉讼时效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 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并签章确认 记住对账要双方签字或盖章,包括对账的过程(邮件来往等)。既便于诉讼又能延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从对账之日起再开始计算。 3、起草与债务人清欠会谈纪要 对于一时还不上债的单位,采用这种方法,既不伤和气,又能掌握清欠的主动权,也能引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4、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担保 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追加担保,并保证在一定期限内还款,逾期不还,由担保人偿还。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从还债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 5、找第三方证明曾催讨债务 找第三方证明曾问债务人主张过权利,诉讼时效从主张权利之日起重新计算。该证据并非直接证据,故建议和其他证据结合使用。 6、保留催讨债务的各种证据 如请求清偿债务时出行的车票、住宿发票、信函、电报等,证明一直在主张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诉讼时效延长是指人民法院查明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确有法律规定之外有正当理由而未行使请求权的,适当延长已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 1、延长诉讼时效所依据的正当理由(事由)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确认的; 2、诉讼时效的延长适用于已经届满的诉讼时效。
当事人想延长诉讼时效保障债务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由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由义务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以及由权利人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等。有上述情形的,诉讼时效就会中断,致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归于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会重新起算。
-
诉讼时效延长的条件
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2021.03.31 117 -
延长债权诉讼的时效
延长债务诉讼时效的方法有: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 2、与债务人对账,既便于诉讼又能延续诉讼时效; 3、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 4、保留证据,提起诉讼; 5、通过非诉讼方式主张权利。
2021.02.08 111 -
诉讼时效延长的情形
诉讼时效延长的情形是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法定情形,即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
2022.04.16 1,299
-
延长诉讼时效我们应该如何做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 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并签章确认 记住对账要双方签字或盖章,
2022-04-26 15,340 -
延长诉讼时效的话怎么做?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 与债务人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协议。这样诉讼时效从还款计划的履行期限届满时起再开始计算,就可以延长即将过去的诉讼时效。 2、与债务人对账并签章确认 记住对账要双方签字或盖章,
2022-05-01 15,340 -
怎么延长诉讼时效!
1、通过书面的方式催还,自宽限之日或者催还之日起,重新计算三年的诉讼时效。 2、可以重新打借条或者更改还款期限,债务人对债权表示承认、请求延期履行、提供担保、支付利息等都被视为同意履行义务。诉讼时效可
2022-05-15 15,340 -
诉讼时效期间延长怎么办
诉讼时效期间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给予的延展。延长的对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均可适用延长。延长的条件: 1、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2、权利人在
2021-07-30 15,340
-
01:02
最长诉讼时效
我国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十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可以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自权利
3,958 2022.04.17 -
00:52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区别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有: 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普通诉讼时效而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会丧失胜诉权,而最长诉讼时效有20年; 2、普通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最长诉讼
5,648 2022.05.11 -
01:23
拖欠农民工工资我们应该怎么办
农民工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先找老板进行协商、调解,最好让老板写个欠条;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上方法都没办法解决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应该及时收集并保存好工资欠条和任职证明等
1,90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