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除合同的时候一方如何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因一方当事人要求解除合同,守约方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即付出的房款、中介费、利息等)和房屋差价等可得利益损失,违约方应当予以赔偿。 (二)赔偿的范围包括:合同约定价格与房屋现在市场价之间的差额。实践中可以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或者比照最相类似的房屋(同幢相同楼层及房型、相邻幢同楼层及房型、相同区域内房屋)市场交易价格,与买卖合同约定价格之差确定房屋差价损失,但合同另有约定或当事人事后能够协商确定的除外。 (三)出卖人违约行为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定解除条件,但合同不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履行不能的情形,双方可以继续履行,此时应根据双方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处理,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此种情况下,如果守约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其应按照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获得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劳动合同: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甲方解除合同如果是因为另一方违约而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可以要求其赔偿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或者是要求赔偿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
合同解除时要如何赔偿
合同解除时可以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进行赔偿。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的,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2021.04.29 125 -
甲方解除合同如何赔偿
甲方解除合同如何赔偿应该视情况而定。若双方约定了违约金,按照约定的违约金赔偿即可;若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当事人可以
2022.04.16 1,217 -
合同解除时如何赔偿定金
合同解除时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的需要双倍返还定金来赔偿。定金罚则的内容是: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
2021.01.28 124
-
解除劳动合同的时候单位如何赔偿
1、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
2022-04-14 15,340 -
在工伤时解除合同如何赔偿金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023-06-25 15,340 -
单方解除合同的如何赔偿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 《民法典》第
2022-06-24 15,340 -
单方解除合同会在什么时候解除
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即合同解除从这个时候开始生效。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2022-06-01 15,340
-
00:57
单方违约解除合同该如何赔偿
因为对方当事人存在违约的行为,导致合同被解除,这时候享有解除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给予相应的赔偿。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根据第五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合同如果是因为违约而被解除的话,解除权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
1,396 2022.04.17 -
01:29
合同解除定金如何赔偿
在我国,定金作为担保合同履行的一项金钱保,在各种民事交易活动中非常常见。自然人在购买大额的不动产,比如订立购房合同时,大多会与房地产商约定多一项定金条款。定金可以作为履行时的担保,也可以作为解约时的惩戒。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1,207 2022.04.17 -
01:14
单方解除合同赔偿多少钱
单方解除合同赔偿多少钱 单位单方面对合同进行解除的,须另外赔偿员工一个月的工资。 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单位提前三十天,采用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或另外支付员工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生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
5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