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又未续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用人单位在合同既满后不续签劳动合同,现实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不续签,继续留用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签劳动合同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期限,办理续订手续。由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还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由此可见,如果当事人双方在原劳动合同期满后对继续执行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标准、劳动条件等没有提出异议,应当视为双方默认按照原劳动合同的约定的内容继续履行。二、不续签,终止劳动关系当合同期满的情况下,双方协商同意,劳动合同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期满而结束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自2008年算起)。一般来说,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应当提前30天通知,否则应支付一定的代通金,一般是一个月工资。另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劳动者可以凭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相关的失业保障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到期后未续签继续履行合同的,对方接受的有效。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合同到期后自动续约”,则即使未书面续约,双方继续履行也是有效的。合同到期后,当事人虽然未续订合同,但一方继续履行义务,另一方未表示异议的有效。如果是劳动合同,视为双方重新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在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
聘用合同未到期续签
聘用合同到期没有续签,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给劳动者,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提高或者维持原待遇仍然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除外。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022.12.02 108 -
合同到期了又不续签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是否需要赔偿,得分两种情况来看:如果单位不续签,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如果员工不续签,如果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仍然不续签的,则不进行经济补偿。
2020.12.16 160
-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又不续签怎么办
劳动合同约定期限到期,用人单位没有终止劳动合同而又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起主张双倍工资;如果超过了一年,则转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作为
2022-04-19 15,340 -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又再续签,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续签,劳动者还在继续工作,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要求,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 自用工之日起满一
2022-04-13 15,340 -
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又继续工作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续签,劳动者还在继续工作,单位并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但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后一个月内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如果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
2023-08-03 15,340 -
劳动合同到期又不续签合同吗
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签,但员工继续工作的相关规定是视为劳资双方同意以原来的条件继续履行合同,不过,任意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都应当支持。 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
2022-07-02 15,340
-
01:11
合同到期怎么续签
关于合同到期的续签问题,如果当事人签订合同时有约定的,按约定。由于法律并未强制要求,合同到期必须续签或者不得续签,所以,当事人在此问题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任意性。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合同双方均可在合同到期前的合理期间内,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
3,077 2022.05.11 -
01:01
合同期到期不续签怎么赔偿
合同期到期不续签,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是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可以订立无固
944 2022.04.25 -
00:58
合同到期不续签怎么赔偿
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后不续签,是否需要进行赔偿,具体要分为两种情况来看:如果是用人单位不续签的,则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是员工选择不续签,则需要了解具体不愿意续签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1.如果用人单位继续维持、或提高原有劳动
11,34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