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因工死亡丧葬费各负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属于自然死亡,单位支付丧葬费、有未成年、经济困难配偶的,支付抚恤费,具体以当地的规定标准为准。估计已修改在1万左右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丧葬费标准的通知 赣劳社养[2012]73号 各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总工会,省直有关单位,中央驻赣企业: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企业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后的丧葬费标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企业职工(含退休人员及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非因工及因病死亡后,其丧葬费由3200元调整为5000元。资金渠道按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省总工会《关于调整企业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丧葬抚恤标准的通知》(赣劳社养[2008]15号)规定执行,即:在职职工由所在单位按原资金渠道列支;退休(含退职)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由其退休前所在单位按原资金渠道列支。 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今后,国家出台企业职工丧葬费有关政策后,按国家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因工死亡的,赔偿金较多,包括死亡赔偿金、抚恤金、丧葬费等。对于非因工死亡的,由劳动保险基金给予丧葬费,这一数额是企业工人平均工资两个月为基准支付,只有死者尚需供养的直系亲属能够获得死亡抚恤金,为死者工资的6-12月为基准支付。
非因工死亡抚恤金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非因工死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
非因工死亡丧葬费赔偿标准标准
非因工死亡抚恤金和丧葬费标准为抚恤金一般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020.06.04 220 -
死亡人员社保与丧葬费各是多少钱
各地退休人员丧葬费、抚恤金标准不一样,但一般来说丧葬费是定额给付,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除了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外,还可以领取抚恤金。
2020.04.18 216 -
退休工人死亡丧葬费多少钱
退休工人丧葬费一般情形下是生前6个月左右的养老金。工资是工人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法律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2020.11.03 103
-
非因工死亡丧葬费多少
属于自然死亡,单位支付丧葬费、有未成年、经济困难配偶的,支付抚恤费,具体以当地的规定标准为准。估计已修改在1万左右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丧葬费标准的通知 赣劳社养[2012]73号 各市、
2022-04-14 15,340 -
非因工死亡职工的丧葬费是多少?
属于自然死亡,单位支付丧葬费、有未成年、经济困难配偶的,支付抚恤费,具体以当地的规定标准为准。估计已修改在1万左右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丧葬费标准的通知 赣劳社养[2012]73号 各市、
2022-05-10 15,340 -
非因工死亡单位应付多少丧葬费?
属于自然死亡,单位支付丧葬费、有未成年、经济困难配偶的,支付抚恤费,具体以当地的规定标准为准。估计已修改在1万左右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丧葬费标准的通知 赣劳社养[2012]73号 各市、
2022-04-21 15,340 -
非因工死亡单位为的丧葬费是多少?
属于自然死亡,单位支付丧葬费、有未成年、经济困难配偶的,支付抚恤费,具体以当地的规定标准为准。估计已修改在1万左右 关于调整企业职工非因工及因病死亡丧葬费标准的通知 赣劳社养[2012]73号 各市、
2022-04-22 15,340
-
01:38
交通事故死亡丧葬费多少钱
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交通事故死亡丧葬费的计算方式如下: 1、丧葬费赔偿额等于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6个月。例如:某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月,这样,可获得丧葬费赔偿额为50
2,288 2022.10.07 -
01:22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应当根据退休人员领取的地点进行确定。 法律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至于遗属可以领取多少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应当由各省的人民政府按照当
9,483 2022.06.22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