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构成要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构成要件与“行政立法不作为”相关的两个概念是“立法不作为”和“行政不作为”。“立法不作为”在美国叫“立法怠慢”(legislativeinaction),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叫“立法怠惰”。立法不作为,是指立法者存在立法义务,但在何时制定法律、如何运用裁量权形成法律时有所不为,并且这种不作为严重影响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甚至妨碍了宪政秩序。行政不作为,系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及其执法人员具有法定的作为义务,在具有作为能力的前提下,对所负行政实体行为或行政程序行为不予以履行的行为,也就是在实体、程序、内容或者形式上的逾期不作为。行政不作为的形态既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中的不作为,也包括行政立法中的不作为。行政立法不作为兼具了立法不作为和行政不作为的双重特点,它是指特定行政立法机关未依照上位法的规定,未尽到合理的立法责任,在合适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或者程序,展开立法创制、修订或废止活动的行为。行政立法不作为是立法主体放弃行政责任和立法责任的表现。从学理上看,行政立法不作为包括三个构成要件:(1)行政立法机关有立法责任的存在;(2)行政立法机关具有立法的能力;(3)行政立法机关无为或者消极作为。行政立法机关立法责任的存在据统计,从1979年到2010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800多件。从1987年建立法规规章备案制度到2009年8月底,国务院部门和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共制定规章26308件。这表明,面对社会管制的需求,行政立法正在填充“立法饥饿”的空缺。判断行政立法的有效性和行政立法责任,应该从授权立法主体和被授权立法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式中加以辨别。从实务考察来看,我国行政立法权的渊源极具多样性,它同时赋予特定行政主体积极立法作为的义务,禁止立法不作为。结合《立法法》的法律文本和立法实践,可以判定我国行政立法主要有四种法源机制,它们分别确立了行政立法责任的不同法律基础。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行政行为构成要件包括: 一、主体要件: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二、内容要件: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涉及设立、变更和消灭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且合法、适当、真实、明确。 三、程序和形式要件: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具备法定的形式。 四、期限要件:
2020.07.27 929 -
不作为犯罪行为成立的要件
不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有: 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作为义务)。 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法律规范与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而不会强求不能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 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
2020.04.30 131 -
不作为构成要件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法律特定义务的犯罪。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第一,行为人负有特定法律义务,如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基于职务的义务,先行为带来的义务等等;第二,行为人具备履行该法律义务的能力;第三,行为人并没有履行法律义
2022.04.16 1,942
-
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为构成要件有:行政不作为的违法要件除了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以外,还有自身的特有要件。特有要件包括必备构成要件(“法定的作为义务、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履行义务的必要性”三要件)和选择构成要
2021-07-06 15,340 -
行政不作为成立条件有哪些,行政不作为的法规有哪些
行政不作为的成立是否需要由相对方的请求为条件,也就是说,是否只有在相对方请求,而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时,才构成行政不作为;当行政相对方未请求时,行政主体的不作为可否视为行政不作为。从理论上说,行政主
2021-07-07 15,340 -
行政不作为构成主要的条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行政作为而言的。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法定的作为义务,能够履行而没有履行,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意思表示或有意思表示却没有实际履行的行为。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行政不作为主体必须是负
2021-07-09 15,340 -
行政不作为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行政不作为的成立是否需要由相对方的请求为条件,也就是说,是否只有在相对方请求,而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义务时,才构成行政不作为;当行政相对方未请求时,行政主体的不作为可否视为行政不作为。从理论上说,行政主
2021-07-06 15,340
-
00:54
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没有履行的一种危害行为,应该具备危害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因此,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上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分别是: 1、不作为的行为人负有作为
4,153 2022.04.15 -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1,20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