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抚养权的法律是如何确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共同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父母离婚后,如果一方有监护能力,并且不存在被人民法院取消监护权的情形的,则虽然孩子判给另一方,但双方都有监护权,都是监护人。以下是离婚孩子共同抚养相关知识的汇总,可作为参考。离婚孩子可以共同抚养,双方都是监护人吗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同时,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取消的除外。可见,孩子要共同抚养,父母对孩子都有监护权。父母离婚后,如果一方有监护能力,并且不存在被人民法院取消监护权的情形的,则虽然孩子判给另一方,但双方都有监护权,都是监护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来说,双方离婚后,在不影响孩子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协商轮流抚养孩子。 依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夫妻离婚时子女的抚养权是可以共同拥有的,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行准许。
-
法律是如何规定抚养权的
1、父母双方达成协议的处理。 2、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3、对两周岁以上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父母双方对抚养权发生争执时,一般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2021.04.06 109 -
离婚法律上孩子的抚养权如何确定?
离婚抚养权法律上的确定:首先父母双方可以就孩子的抚养权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对孩子的抚养权进行判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
2021.04.09 150 -
抚养权是如何确定
抚养权一般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因素予以确定。例如,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先由父母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
2021.01.01 138
-
法律如何确定孩子的抚养权?
孩子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所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无论是争取孩子的抚养
2022-05-21 15,340 -
法律上如何确定养子女的抚养权
1、《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022-10-14 15,340 -
如何确定孩子抚养权的法律原则
确定子女归属的原则《》第36条及最高院在1993年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确定了子女归属的几个原则: 1、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夫妻双方离婚而导致家庭的破碎,受伤害最大的,
2021-10-01 15,340 -
XX抚养权共同抚养权是如何规定的喃
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
2023-03-25 15,340
-
01:12
抚养权如何确定
抚养权的问题首先由夫妻双方结合子女意见协商决定,若协商不成,可起诉到人民法院,由法院判决。我国《民法典》对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规定如下: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2、孩子一直随某一方生活,如果离婚后改为随另一方生活,对其生活习惯改
2,378 2022.04.15 -
01:58
协议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如何确定
协议离婚孩子抚养权的确定,一般情况下离婚家庭的孩子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孩子随哪一方生活。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孩子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其协议。但
1,373 2022.04.17 -
01:19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如何确定
首先,非婚生子女拥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参考离婚案件中婚生子女抚养权的相关规定。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父母离婚时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是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父方直接抚养:1、
93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