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收取保证金与担保金合法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收取保证金、担保金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即时离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无权向劳动者收取押金,是不合法的行为。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无权向劳动者收取押金,是不合法的行为。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公司收保证金合法吗?
用人单位收取劳动者保证金的做法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用人单位将面临处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报酬,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用人单位还需要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如果对数额等存在争议,可以申请劳
2020.10.03 380 -
公司可以收押金与保证金吗?
公司不可以收押金与保证金。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和各种形式的风险担保金,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
2020.08.24 354 -
物业公司收取装修保证金合法吗
物业公司收取装修保证金不合法。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收取但物业公司仍要求支付费用的,可以被认定为乱收费,业主有权拒绝。但如果业主和物业公司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了装修保证金条款的,按照约定处理。
2020.12.28 301
-
担保公司收取保证金合法吗
租车抵押给担保企业是不合法的。租车人对车辆不享有所有权,因此,租车人对租赁车辆只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抵押等处分权,否则,属于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在租车人到期不归还车辆,要负责赔偿出租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2022-05-17 15,340 -
担保公司收取担保保证金合法合理吗?
保证金实际上市银行在收,但一般是银行收取担保公司的。通常是在5%-15%不等,主要是规避担保公司在银行入围授信的风险手段。担保公司对外在做单笔业务的时候就会让客户出这部分的保证金,这是行规。
2022-08-01 15,340 -
担保公司收取保证金违法吗
租车抵押给担保公司是不合法的。租车人对车辆不享有所有权,因此,租车人对租赁车辆只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抵押等处分权,否则,属于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在租车人到期不归还车辆,要负责赔偿出租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2022-07-20 15,340 -
担保公司收取保证金违法吗?
租车抵押给担保公司是不合法的。租车人对车辆不享有所有权,因此,租车人对租赁车辆只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抵押等处分权,否则,属于侵权,应承担侵权责任。在租车人到期不归还车辆,要负责赔偿出租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2022-11-23 15,340
-
00:56
交保证金可以取保候审吗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纳保证金可以取保候审,但其还应当具有以下情形之一:1、因身体患有严重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孩子的妇女,对其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产生危险的;2、判处的刑罚可能是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3、判处的刑罚
2,152 2022.04.15 -
01:12
收取合同履约金合法吗
收取合同履约金合法,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即可。 1、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3、合同履行保证金在法律上享有选择性、合法性、独立性等法律特
1,289 2022.10.08 -
01:05
取保候审保证金多久退
取保候审保证金在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退。取保候审保证金的交纳的具体程序如下: 1、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应当以能够约束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不妨碍、不逃避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 2、责令犯罪嫌疑人交纳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
1,307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