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快递没有寄到没有通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快递公司丢件行为,属于违约行为,作为寄件人,可以要求快递公司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当事人就丢件的行为进行协商解决的,协商无效的,寄件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快递公司按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可以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保价快递: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付或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计算。
快递没收到,那是发件人找快递公司赔偿,快递公司是会根据快递单背后的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因为快递是快递公司和发件人的交易,和收件人是没有关系的,物品由发件人发出,所属权自然是属于发件人的,也是由发件人去索赔。如果确认快件是在快递公司运输途中丢失的,当然就应该由快递公司进行赔偿。如果你发件的时候对快件进行了保值,快递公司当按保值金额进行赔付,如未保值,一般最多只赔付运费的三倍。
-
法院寄的快递不签收有没有责任?
有,败诉。如果邮寄不签收会公告送达,不去应诉,会缺席判决,会败诉。但仍然是要开庭的,对方可以申请公告送达,然后正常开庭,如果你不到庭,视为放弃诉讼权利,法院会缺席判决。通常情况下,法庭传票要求答辩人在指定期限内向法庭提交文件作出回应,或在小
2020.01.11 740 -
13岁没有身份证能寄快递吗
可以,国家要求快递收件实名制,实际很多都没有严格执行。就是严格执行,你提供身份证号码或者学生证都是可以的。寄快递是要求实名制没有要求年龄限制的。
2020.06.24 690 -
没有档案转递通知单怎么办?
缺少档案转递手续可以找部位人才补办,因为档案从A到B需要这个通知单作为档案流通的一个重要手续,否则会造成你的档案死档。那样办理档案激活个人是没有权限的。
2020.03.17 1,104
-
收到快递怎么没有通知
对于快递公司丢件行为,属于违约行为,作为寄件人,可以要求快递公司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当事人就丢件的行为进行协商解决的,协商无效的,寄件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快递公司按约定及相
2022-04-18 15,340 -
快递快递找到了但没有报价怎么办
没有进行报价的,快递公司也应该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第四十七条邮政企业对给据邮件的损失依照下列规定赔偿:(一)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
2022-04-09 15,340 -
快递公司寄快递给我
如我上次所言,甲方向你发快递挂号信作为对你申请的答复,其有效与否关键要看你申请书的具体内容,如果你申请时同意其在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内予以答复,那么甲方现在给你寄的答复则仍然有效;反之,如果你在10月份
2022-05-09 15,340 -
寄快递有什么规定
明确快递禁止范围新颁布的《禁止快递物品管理条例》共有17项条款,从适用范围、术语解释、企业责任、用户义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禁止快递物品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性要求。同时,将禁止快递物品的指导目录作为《条
2021-10-28 15,340
-
00:55
身份证寄快递丢失了怎么赔偿身份证寄快递丢失的,应当根据快递合同的内容进行赔偿。当事人的快递丢失后,应当按照约定的内容进行赔偿,双方当事人有约定保价的,应当按照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快递未约定保价的,应当按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赔偿责任,一般情况下,由双方当事
9,265 2022.05.11 -
00:55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社保卡知道自己有没有社保卡的方式如下: 1、首先在手机中需要有支付宝,点击“支付宝”,将其打开; 2、然后在支付宝界面,点击“更多”功能按钮; 3、然后在进入的界面,点击“城市服务”功能; 4、然后在来到的界面,点击“社保”功能; 5、之后在里面
12,117 2022.06.22 -
01:20
没有借条怎么办首先需要明确,民间借贷合同是实践合同,因此,只有双方已经交付了借款,这时候合同才会成立生效。因此,欠条和借条都是证明合同成立的关键证据。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也就是出借人,想要向人民法院主张自己的债权的,必须向受案的人
3,36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