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约定的工资和支付的工资是否合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签订的工资与实际支付的工资不符,有两种情况,一是合同工资少于实际发放的工资,二是合同工资多于实际发放的工资。在法律上的具体规定可以参照以下规定。《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六)劳动报酬;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工资支付条例》15.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中要约定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报酬条款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如果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缺少合同必备条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应当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
-
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不定时支付是否有效
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不定时支付无效。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不定时支付工资违反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投诉。
2020.10.05 123 -
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的规定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的规定是: 1、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
2022.04.17 1,142
-
合同约定的工资与实际支付的工资不符合
合同签订的工资与实际支付的工资不符,有两种情况,一是合同工资少于实际发放的工资,二是合同工资多于实际发放的工资。《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六)劳动报酬;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
2022-03-25 15,340 -
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是什么工资支付的法律效力如何
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和基本工资的区别:合同中要如实约定工资标准,工资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转正后工资的80%。约定工资是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工资只是个人工资构成的一部分。基本工资是劳动合
2022-03-14 15,340 -
劳动合同中约定不定时支付工资是否有效
劳动合同约定工资不定时支付无效。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不定时支付工资违反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投诉。
2022-06-09 15,340 -
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不定期支付是否有效?
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不定期支付的行为,属于无效行为,能产生法律效力。根据法律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2022-06-08 15,340
-
00:50
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支付几倍工资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应当支付两倍工资。用人单证招录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支付两倍工资的时间应当从用工的第二
3,019 2022.04.17 -
00:54
没有施工资质的合同是否有效工程的承包单位没有相应资质的,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无效的,但工程经验收合格的,建设单位应该支付工程款。施工方没有资质的工程合同无效。我国法律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无效: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
1,124 2022.05.18 -
01:12
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怎么办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不符的处理办法如下: 1、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如果有发放记录等证据证明企业发放的工资与劳动合同的工资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仲裁机构和法院会支持以实际工资为准; 2、如果要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的,劳动者需要提供实
1,053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