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生二胎的条件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经县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鉴定,报省辖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经鉴定患不育症,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三)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或回本省定居的港、澳、台同胞,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五)夫妻一方连续从事矿区井下采掘作业五年以上,只有一个女孩,且继续从事井下采掘作业的; (六)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除适用第十七条的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家庭又确有困难的; (二)男到有女无儿的家庭结婚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的(若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三)在深山村定居五年以上,并继续定居的; (四)夫妻双方为少数民族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自2016年1月1日起,一对夫妇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取消二孩生育审批制度,实行生育服务登记制。一: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到女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到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领取生育服务证;二:填写夫妻双方基本信息后,由双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盖章;三:由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对生育服务证进行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公章后,交由当事人保存。
如果双方再婚,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生第二胎:1、一方再婚前生育二个以下子女的,另一方没有;2、再婚前,双方各有一个孩子,离婚时未成年子女依照法律或离婚协议确定与原配偶在一起,新家庭无子女;3、再婚前,双方都有一个孩子,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但孩子残疾;4、妻双方在再婚前都没有生过孩子。
-
办二胎准生证需要什么条件
二胎准生证需要的证件有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同时还需要村委会盖章的生育申请表。目前已经取消了准生证制度,当事人需要生二胎的,可自行安排生育。
2020.10.03 210 -
可以生二胎了么?
可以。现在国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如果有条件生二胎有好处。 1、孩子不会孤单。 2、父母老了有依靠。 3、现在国家老龄化严重,生二胎可以缓解老龄化。 4、怀孕可以减缓卵巢衰老,减少卵巢乳腺疾病发病率。不过,生二胎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一定权衡利弊
2020.03.12 165 -
计划生育时期生二胎的条件
二胎条件 1、只有一个孩子,经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严重遗传性残疾,目前无法治疗或者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或者将严重影响婚配的,大意就是你目前的孩子不具备正常的生活。 2、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因公致残的军人、武装警察、公安民警、
2020.04.07 2,041
-
可以生二胎的条件是什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经县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鉴定,报省辖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经鉴定患不
2022-04-02 15,340 -
什么条件可以生二胎
根据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如果夫妻双方都是初婚,以前没有生过孩子,可以生两个孩子。再婚的话,再婚的夫妻可以少生两个孩子。此外,不同地方对再婚夫妇生二胎的政策也不
2021-11-29 15,340 -
可以生二胎的条件?
可生二胎的条件 (1)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②经青岛市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
2022-03-25 15,340 -
什么条件才可以生二胎
根据我国计划生育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2、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3、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2021-03-24 15,340
-
01:00
二胎准生证需要什么证件
二胎准生证需要以下证件:结婚证,生育证和户口簿,结婚证等等资料,能证明自己是第2胎的资料,如户口本等,办理第2胎准生证不需要过多的资料,户口本,结婚证,双方身份证即可,可以在当地的居委会或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计划生育服
1,533 2022.04.17 -
01:21
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吗
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是需要满足领取生育津贴的条件。二胎有生育津贴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时仍在参保的。不过还是需要结合相关的地方规定,才能进行确定。除此之外,在申请分娩生育津贴时需要提供下列材料: 1、参保
9,07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