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杀人案件的投案行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投案行为必须是发生在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这是自动投案的时间规定。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是指: 1、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之前; 2、犯罪事实已被司法机关发现,但犯罪分子本人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之前; 3、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均以被司法机关发现,但司法机关尚未对犯罪分子采取讯问或强制措施之前; 4、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尚示被司法机关发现,仅因犯罪分子形迹可疑而被审查、教育主动交待的,也符合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的情形。二、投案行为是犯罪分子的意志所决定的,这是自动投案是否成立的关键。犯罪分子的意志所决定的,是指犯罪分子在前述的时间规定内,由犯罪分子自己的意志决定投案行为,他有以下几种表现:1、真诚的认罪、悔罪、争取从宽处罚;2、经家长、亲朋好友规劝而投案;3、社会力量迫使其投案。三、必须是向司法机关或者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这是投案自首的实质性条件。这里所指的司法机关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个人是指犯罪分子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其他有关负责人。四、必须是自愿置于有关司法机关或者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待犯罪事实。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自杀案件认定: 1、相约自杀; 2、致人自杀; 3、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即行为人希望自杀人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逼迫、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即借助自杀者自己之手达到行为人欲杀死自杀者的目的; 4、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纵使再艰难也会过去的,不要因为一时的想不开,而放弃可贵的生命。
-
杀人投案自首的认定
(一)投案行为必须是发生在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这是自动投案的时间规定。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是指: 1、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之前; 2、犯罪事实已被司法机关发现,但犯罪分子本人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之前; 3、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均以被司法机
2020.11.14 150 -
顶替他人投案行为在法律上如何认定?
顶替他人投案行为在法律上一般会认定为包庇罪。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2020.08.16 105 -
顶替他人投案行为在法律上如何认定
顶替他人投案行为在法律上一般会认定为包庇罪。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2020.06.12 107
-
如何认定为自动投案
1、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投案。 2、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
2022-12-04 15,340 -
新刑法投案自首的认定时间是多久,投案行为如何认定
新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这就在法律上规定了一般自首的两个构成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其中“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首要条件。 “归案
2022-04-09 15,340 -
如何认定自首,新刑法投案自首的认定时间是多久,投案行为如何认定
新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这就在法律上规定了一般自首的两个构成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其中“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首要条件。 “归案
2022-03-25 15,340 -
杀人案件中的过失犯罪如何认定
这个涉及到刑法上的刑法认识错误中的事实认识中的对象认识错误,刑法学上的解释是,对象认识错误会影响犯罪客体,例如把兽当做人,虽然也是故意杀人,但是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因此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同理,甲对于丙
2022-03-09 15,340
-
01:26
什么样的行为能被认定为自动投案
被认定为自动投案的行为是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没有被司法机关发现的时候,或者虽然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发现了,但是犯罪嫌疑人还没有受到询问或者强制措施,主动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投案的行为。 具体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生病了或者受
680 2022.04.17 -
01:12
故意杀人罪如何认定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如下: 1、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再次,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
4,335 2022.10.03 -
01:16
如何确定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
对专利侵权案件的管辖进行确定,可按照以下规定: 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为了生产经营,而对产品进行制造、使用、销售发明等的行为,由该产品制造地的法院进行管辖,不清楚制造地的,由该产品的使用地或销售地的法院受理。 为了生产经营目的而使用专利方
51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