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工地上受伤了, 骨折了, 老板不愿意和我和老板谈工伤赔偿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工地上受伤,和老板谈赔偿的问题应当有相应的依据。首先先去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可由公司申请,也可由个人申请,如果公司给交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和工伤补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工伤认定后认为能够构成伤残等级的再向人社部门指定的鉴定机构申请工伤鉴定。如果认定构成了伤残等级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予以工伤补偿。不够伤残等级的报销相应的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等。构成伤残等级的工伤赔偿除以上费用外,还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或者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等。
在工地上受伤,和老板谈赔偿的问题应当有相应的依据。首先先去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可由公司申请,也可由个人申请,如果公司给交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和工伤补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工伤认定后认为能够构成伤残等级的再向人社部门指定的鉴定机构申请工伤鉴定。如果认定构成了伤残等级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予以工伤补偿。不够伤残等级的报销相应的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等。构成伤残等级的工伤赔偿除以上费用外,还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或者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等。
-
工地受伤如何和老板谈
在工地上受伤,和老板谈赔偿的问题应当有相应的依据。首先先去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可由公司申请,也可由个人申请,如果公司给交了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和工伤补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工伤认定后认为能够构成伤残等级的再向人社部门指定的鉴定机构申请工伤。
2020.01.10 212 -
工伤了老板不愿赔偿
工伤职工可以先用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医疗费,之后再收集材料进行劳动仲裁。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工作的企业没有在规定的30日内替员工申请办理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应在一年内自己办理工伤认定,而收到相关材料的劳动行政部门会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60日内作出
2022.04.13 973 -
工地受伤跟老板谈赔偿
工地受伤属于工伤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以下工伤赔偿项目: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他。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支付全部工伤赔偿项目。
2020.04.16 113
-
在工地上受伤骨折了, 老板不想和解, 老板不愿意和我和我谈工伤问题
肯定构成伤残 按工伤理赔!基本程序是: 首先要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计算赔偿数额——要求赔付。不成,申请工伤赔偿纠纷仲裁维权! 1、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应当在受伤后三十日内提出;单位不申请
2022-03-15 15,340 -
工地受伤骨折老板不愿意和我谈工伤赔偿
根据你目前的描述属于劳动争议,伤残等级需要经过鉴定才能确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你们必须在事故发生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的。 你应当尽快到工伤认定科申请工伤认定,然后等工伤认定书下来以后尽快到劳动能力鉴定
2022-02-01 15,340 -
在工地上受伤了, 老板不愿意和解, 老板不愿意和我谈工伤赔偿怎么办
如果是因为工作原因受的伤害可认定为工伤,否则你只能要求加害人赔偿了。按你陈述的情况,你的伤情应当构成轻伤的,建议你立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鉴定为轻伤后,加害人要负刑事责任的
2022-01-19 15,340 -
工地上受伤了,老板不愿意和解,老板不愿意和我谈工伤赔偿怎么办?
(1)、申请做伤情鉴定,如果构成轻伤以上对方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申请做伤残鉴定,根据伤残等级来计算伤残赔偿金等相关费用;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
2022-04-08 15,340
-
00:53
在工地上班受伤骨折怎么赔偿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在工地上班受伤骨折赔偿的内容如下:1,工伤医疗费,康复费;2,住院伙食补助费;3,辅助器具费;4,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5,停工留薪期工资;6,停工留薪期的护理费;7,生活护理费;8,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
3,836 2022.04.17 -
01:15
给老板打工受伤医疗,老板不交钱怎么办?给老板打工受伤医疗,老板不交钱的处理办法如下:可以收集证据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并向法院申请先予支付医疗费。如果存在劳动关系,可申请工伤赔偿,如果不是劳动关系,可自己向法院起诉。一般来说给私人老板打工,都不属于劳动关系。根据
2,123 2022.05.11 -
01:17
工伤老板不赔钱怎么办工伤老板不赔钱,那么员工可以通过以下程序来争取赔偿: 1、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遇到单位拒绝承承认劳动关系,又没有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的,那么需要通过裁判先确认劳动关系; 2、拿到工伤认定结果后,向专业鉴定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3、申请
1,283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