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承担哪些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需要承担下列法律责任:如果是单位逾期不签的,要向劳动者支付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的每月双倍工资;如果是劳动者逾期不签的,单位可书面通知其终止劳动关系,并且没有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需要向劳动者付双倍工资。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0.04.08 151 -
书面劳动合同签订要注意哪些
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注意如下方面: (1)劳动合同的内容要注意全面。 劳动合同的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2)最好签
2020.05.03 114 -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要负双倍工资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
2020.01.25 159
-
未签订劳动合同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未签劳动合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未签订书面
2022-04-14 15,340 -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2022-04-16 15,340 -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2022-04-23 15,340 -
未签订劳动合同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未签劳动合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未签订书面
2022-04-18 15,340
-
01:14
合同无效的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
合同无效的责任承担方式有:应把因该合同得到的物品或金钱等返还;返还不了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补偿适当的金额;有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赔偿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当事人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因为一方的过错,导致订立的合同无效,由于诚实
985 2022.05.11 -
01:37
借款合同违约要承担哪些责任
借款合同违约承担的责任是以下三点: 1、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2、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违约行为发生在2019年8月19日之前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
460 2023.02.22 -
01:00
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后风险责任谁承担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后风险责任的承担是以交付为标准的,在房屋交付给买受人之前,风险是由出卖人承担的;交付给买受人之后,风险是由买受人承担的。承担风险的意思是房屋因为不可抗力比如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原因毁损灭失后由
1,3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