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受伤包工头不给钱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该包工头没有资质的话,那么你可以先到该建筑公司的注册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等工伤认定结果出来之后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然后再到劳动关系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以建筑公司为被告,要求享受工伤待遇。具体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如下:第三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前款第(四)、(五)项明确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资被拖欠的事情,首先要搜集具体的证据和材料,比如工资被拖欠的金额和人数、劳动合同、施工协议、在哪里打工劳动、完成了具体的工作量、包工头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通讯联系方式等,写好书面材料,向当地有的清欠办帮助催讨工资。去当地劳动部门。以下是拖欠工资解决办法。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可以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
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
包工头故意不给钱怎么办,包工头又不办法告
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如果双方口头协商一致的,属于口头合同,合同也是有效的。如果在合同履行中发生纠纷,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对于合同纠纷,应当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双方达成的口头合同中确定了合同履行地的,也可以到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具体到哪个法院
2020.06.22 231 -
工地受伤怎么起诉包工头
工地受伤起诉包工头的程序:首先,要先进行工伤鉴定,早得到劳动能力鉴定和伤残鉴定后六十日内申请劳动仲裁,并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仲裁机构应当在六十内作出仲裁裁决,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满,可以在十五日内到法院进行起诉。起诉时准
2022.04.13 1,922 -
工地给包工头打工没有劳动合同受伤怎么办
1、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工资的补偿。具体时间为:从用工一个月开始,到用工满一年时止的十一个月双倍工资。满一年后,法律上视为双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
2020.07.23 219
-
工地受伤包工头不给钱怎么办
你可以要求分包单位承担工伤责任,而不是包工头个人,包工头只是干活工人的代表,真正建立劳动关系的是和分包公司,打官司应当在分包公司的所在地的劳动局先去进行劳动仲裁,要求进行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确定工伤
2022-05-10 15,340 -
包工头不给钱包工头不给人受伤怎么办
首先,治病救人要紧,如果包工头不给医疗费,那就自己家属先垫付医疗费进行救治伤者。是走工伤?还是人身损害?也或者工伤和人身损害可以双重赔偿?要具体根据案情而定。您的问题应当还需要更加详细一些。例如:是否
2022-01-21 15,340 -
工地上受伤包工头不给钱怎么办
因包工头属于自然人,没有用工资质,可以找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如果你没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议你先确定劳动关系,申请尽快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尽快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按照工伤赔偿。
2022-01-28 15,340 -
工地上受伤了, 包工头不给钱怎么办
私人包工头一般都有挂靠的公司或是跟公司具有雇佣关系,您可以找上级单位,要求单位为您申请工伤认定,之后再要求单位给付医疗费,住院生活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一次性伤残津贴或是一次性就业补
2022-02-02 15,340
-
01:11
包工头欠钱不还怎么办
包工头欠钱不还的,当事人可以先与其协商还钱,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起诉需要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的立案申请后,会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如果能达成调解的,法院会
541 2022.04.25 -
01:08
工地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怎么办
劳动者受工伤后用人单位不赔偿或者少赔偿,劳动者需要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一般会在60日内得到工伤认定结果。得到工伤认定结果之后,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商定赔偿范围,争取合法权益;若协商不了,可以选择当地仲裁机构
635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