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直接走人又不给工资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辞职到期后,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你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单位申请,并由用人单位批准。解除劳动合同是你的决定,你只需要依法通知用人单位,并证明你书面通知到了,那么你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就是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就不会出现由你承担《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的赔偿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所述的情况之一,你不仅无需提前30天,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要求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侵犯你的合法权益,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经济补偿的。只要没有《劳动合同法》第25条的内容,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都是不合法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上班提供劳动即应获得劳动报酬。但是由于自离(强行走人)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同时用人单位可以以找不到劳动者本人,工资无法发放为由,冻结工资。
辞职不批,员工旷工直接走人,工资是员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即使旷工也应当发放之前上班的工资。由于强行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员工赔偿经济损失。
-
辞职直接走工资怎么算?
辞职直接走的,工资可能会被扣除一部分。劳动者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即离职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赔偿由此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对确实造成损失的,可以从工资中予以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
2020.05.11 398 -
不辞职直接走人是否有工资
不辞职直接走人有工资。自离虽然属于劳动者违约行为,但是用人单位应该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是该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不辞职直接走人的后果如下: 1、对辞职者本人的诚信和人品产生无形的
2022.09.30 2,080 -
辞职老板不给辞职怎么办?直接走人可以吗
领导不同意辞职,可以按照法律的要求,试用期提前三天,合同期提前一个月,向人事部门说明情况,试用期必须上满这三天,合同期必须上满这一个月,就可以离开了到领工资那天就可以来领工资并且办理辞职手续如果说领导因为不同意辞职而不给办这些手续,可以去劳
2020.03.07 218
-
不辞职直接走人不给工资
劳动者没有辞职就走,是可以拿到工资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
2022-03-21 15,340 -
员工辞职直接走人不给工资怎么办
1、你如果是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书面通知30日天到期后再走:就不算是急辞工。 如果你没有到书面通知后的30天、现在就走:才算是急辞工。 2、不即使你急辞职:公司也无权扣你的工资,只是可以要求你赔
2022-03-18 15,340 -
不辞职直接走人的人给不给工资
劳动者没有辞职就走,是可以拿到工资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
2022-04-20 15,340 -
私人厂不辞职直接走人不给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在私人厂上班一个月没有辞职就走,是可以拿到工资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
2022-03-20 15,340
-
01:01
辞职不给工资怎么办
辞职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以选择向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也可以对用人单位作出行政处罚,但是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劳动者还可以寻求工会的帮助。此外,劳动者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追索劳动报酬
2,987 2022.04.17 -
00:47
辞职不干了工资不给了怎么办
辞职不干了,工资不给了,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或者是现场投诉的方式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除了投诉举报外,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裁决向
1,801 2022.05.11 -
00:54
辞职后老板不发工资怎么办
首先,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老板一直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到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报酬的,应当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
4,39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