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领取生育证女职工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住院医疗费报销办法比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执行。参保人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一次性住院医疗费,其数额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个人先自付一部分特殊费用以后,由生育保险基金按比例支付。起付标准以下部分和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部分不予报销。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住院医疗费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以及个人先支付的特殊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执行。生育津贴:以女职工生产前12个月本人的生育保险缴费工资总额除以365日后,按不同情形分别计算生育津贴。成都生育险报销标准是:(一)生育津贴标准(日均工资乘以以下天数)1、满7个月生产或流产的乘以90日;2、满3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流产的乘以42日;3、不满3个月流产的乘以14日;4、剖宫产增加15日;5、多胞胎的多生产一个婴儿增加15日。(二)生育医疗费标准1、满7个月施行剖宫产或流产的3000元;2、满7个月生产或流产的2000元;3、满3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流产的1000元;4、不满3个月流产的300元;5、多胞胎的多生产一个婴儿增加400元。(三)男职工生育医疗补贴待遇标准:女职工生育医疗费标准的50%。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 1、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2、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已为其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不间断正常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0个月; 3、产前检查、产前或产后4个月内因生育并发症住院的当月需为正常缴费状态。
-
女职工都能享受哪些生育保险待遇?
(一)产假。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休息的期限。具体解释为女职工在分娩前和分娩后的一定时间内所享有的假期。产假主要作用是使女职工在生育时期得到适当的休息,使其逐步恢复体力,并使婴儿得以受到母亲的精心照顾和哺育。我国现行法
2020.05.19 223 -
离职后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吗?
离职后不享受生育保险。生育保险为在职职工享有。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
2020.02.28 254
-
女职工在生育证领取期间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吗
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住院医疗费报销办法比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执行。参保人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一次性住院医疗费,其数额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个人先自付一部分特
2022-04-07 15,340 -
女职工生育保险如何领取生育保险待遇
一、生育保险待遇有哪些 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生育或流产的,享受下列生育保险政策: 1、生育产假。女职工生育或流产,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产假,女职工生育产假为90天,剖腹产
2022-05-13 15,340 -
生育保险怎么领取,生育保险待遇领取,生育保险待遇如何领取,生育
生育保险待遇领取条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用人单位已为职工缴纳一定时间的社保;各地政策不同,如北京市要求连续缴纳社保9个月,广州市要求累计缴纳社保1年,上海市要求生产当月在
2021-10-25 15,340 -
女职工生育何时享受生育保障待遇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生育时遇有难产的,增加30天产假;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
2022-05-26 15,340
-
00:58
男方交的生育险能享受什么待遇
男方交的生育险能享受以下待遇: 1、津贴类生育津贴,男性职工的生育险通常会是10天的带薪休假,个别地区规定男性的带薪休假时间为15天,主要按地区和单位的规定。生育补助金的第二部分,叫做晚婚津贴。这晚婚津贴的金额稍微少一点,就是1个月的当地职
5,904 2022.05.11 -
01:07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能领生育津贴吗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一般能领生育津贴。凡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连续缴费不满6个月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连续缴纳生育保险满6个月,累计缴纳不满1年的,参保职工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一次性营养补助费、产前检查医疗费和妊娠并发症、生育并发症
12,620 2022.04.17 -
00:51
男方有生育险可以领生育津贴吗
男方有生育险不可以领生育津贴。只有女方在没有生育保险使用男方的生育保险的情况下,女方可以用男方的生育险领取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
11,15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