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将债务本金计入利息是复利还是不合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的计算方式就是复利。民间借贷遵循不保护复利原则,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借款纠纷案件所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也为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所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第七条分别作出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由此可见,该司法解释并不完全禁止高于银行利率的行为,但是了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四倍以外的高利,也即并未禁止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合理的复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人不可以将利息计入本金。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的计算方式就是复利。民间借贷遵循不保护复利原则,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借款纠纷案件所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也为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所确认。
债权人不可以将利息计入本金。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的计算方式就是复利。民间借贷遵循不保护复利原则。
-
债权人可以将利息计入本金吗? ?
债权人不可以将利息计入本金。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的计算方式就是复利。民间借贷遵循不保护复利原则,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借款纠纷案件所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也
2020.08.05 377 -
债务人还债的利息如何计算
债务人逾期还债的,其利息计算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法律规定,借款人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偿还借款的,应当根据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一定的逾期利息,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021.02.26 171 -
债务人逾期还债利息如何计算
债务人逾期还债的,其利息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约定计算,债务人需要根据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一定的逾期利息,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所以债务人还是应当按时偿还债务。
2021.04.01 104
-
债权人能将利息计入本金吗
债权人不可以将利息计入本金。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的计算方式就是复利。民间借贷遵循不保护复利原则,这是司法实践
2022-11-25 15,340 -
民间借贷中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的计算方式是复利还是不合理约定呢
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的计算方式就是复利。民间借贷遵循不保护复利原则,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借款纠纷案件所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也为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所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
2022-03-24 15,340 -
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是否违法?债权人应如何防范恶意借贷
这是一种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否违法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
2022-03-07 15,340 -
利息转让是否计入债权债务利息?
债权转让一般是包含利息的,如果债权人与受让人约定连同利息一并转让的,则债权转让包含利息;如果未约定的,则不包含利息;但如果利息属于被转让债权的从权利的,则需一并转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则除外
2022-11-04 15,340
-
01:28
借款合同还款视为本金还是利息
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还款一般视为先还利息。首先,根据交易习惯可知,先还利息、再还本金是一般的借款合同的交易习惯。合同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合同当事人没有办法确定的事项,可以根据交易习惯来进行确认。因此,根据交易习惯,借款人还款一般视为先还利
6,041 2022.04.17 -
01:16
什么是迟延履行债务利息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规定,加倍计算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两部分。一般债务利息,是指在生效法律文书中,根据民法典等实体法规定所确定的利息。加倍部分债务利息,是指在
2,495 2022.04.17 -
01:41
不当得利债权人是什么意思
不当得利的债权人是指,在债务人无法律上的原因受财产利益的情况下,利益受损害的人。不当得利方应负返还的义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当得利的构成应有四个要件:1、一方受有财产利益;2、另一方受有财产损害;3、一方受益与另一方受损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1,51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