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建造房屋合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申请人既应当提交证明其主体资格合法的材料,又应提交房屋是合法建造的资料。即申请人为个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如身份证、军官证等;申请人为单位的应提交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如营业执照、开发资质证书、法人身份证等。单位申请的还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和具体经办人的身份证明材料。证明房屋建造合法的材料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图、规划核实证明、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单、房屋基础测绘成果和项目测绘成果、若为开发企业对开发建设的商品房屋申请初始登记还需提交关于业主共有部分的说明等。房屋初始登记应当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本人持所需资料在房屋所在区的房管局交易大厅受理窗口提出申请,区房管局对申报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后转市房管局房屋产权登记中心进行审核、记载于登记簿,并为申请人填写房屋所有权证书。登记完成后申请人可持本人的身份证件到市房管局房产交易大厅交纳相应登记费、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书。什么样的房子可办房产证预购商品房怎样考察合法性,是否五证齐全就一定可以办理房产证就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出售商品房多为预售商品房的情况,购房者往往希望在购房之前就能够了解到所购的房产是否合法,是否能够顺利的办理房产证。此时,房屋并未建成,还不具备初始登记的申请资格,因此房屋管理部门难以了解房屋的建造手续是否合法,购房者可通过考察五证的方式来了解所购房产是否具备办理房屋初始登记的基本资格,这五证具体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出让性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那么是否具备五证的房产就一定具备办证条件,顺利办理房屋的初始登记呢也不尽然,若开发建设单位完全按照用地范围和规划指标建设房屋,房屋质量又经过质检合格,当然就应当属于合格产品,办理初始登记顺理成章;但如果开发单位没有在用地范围内或没有按照规划指标的要求进行建设,出现了擅自改建、加建的情形,或房屋质量不合格没能通过竣工验收的,就属于不合格产品,是无法办理房屋初始登记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房屋只有准建证合法吗?
房子只有准建证是合法的。因为房产证只是对房屋所有权的归属证明,只有准建证没有房产证并不意味着这个房子是不合法的。该房屋如果是按照规划建设的并且经过审批的,那么就是合法的,依法受法律保护。但没有准建证的房屋属于违章建设。
2020.07.06 367 -
违法建造房屋受法律保护吗
违法建造房屋不受法律保护。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相关法律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
2022.06.17 503 -
-
如何证明房屋建造合法?
申请人既应当提交证明其主体资格合法的材料,又应提交房屋是合法建造的资料。即申请人为个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如身份证、军官证等;申请人为单位的应提交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如营业执照、开发资质证书、法人身份证等
2022-04-08 15,340 -
私自建造房屋立字证明合法吗
看情况: 一、如果所立的字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并且字据的内容合法的,则私下立字据有效; 二、如果所立的字据不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并且字据的内容不合法的,则私下立字据无效。 《民法典》
2022-05-28 15,340 -
合法建造房屋何时取得房屋所有权
合法建造房屋的,自房屋建造完成时建造人即取得房屋所有权,而非在办理登记手续后取得房屋所有权。只有合法建造的房屋可以取得所有权,违建需要限期拆除。
2023-09-25 15,340 -
房屋准建证合法吗
只有准建证没有房产证,不代表房屋就是违法违章建筑。房屋没有房产证只有准建证是否合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房屋如果有准建证,那么就意味着房子是经过了相关审批程序的,即便是最后没有办理房产证只有一个准建
2022-06-09 15,340
-
01:08
无证房和证件不齐的房屋就是违建吗无证房和证件不齐的房屋不一定是违建,房屋有没有违建需要依据严格的程序来进行判断。 只有违反了建筑时的法律依据,才能确定为违章建筑。 在拆迁范围内,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房子的手续不全,应尽快到相关部门补办手续。对政策不明确但是属于合理要求的,要抓
693 2022.05.11 -
00:50
如何证明房屋是婚前财产要证明房屋属于婚前财产,就需要明确房产的取得的时间是在双方登记结婚之前。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1063条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之间其中一方在双方登记结婚之前,就已经获得的财产,应当被认定为一方个人所有的婚前财产。双方登记
1,404 2022.04.17 -
01:04
集资建房合法吗在获得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集资建房合法。 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
1,296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