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能提前一个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辞职,是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辞职到期以后,用人单位应当结清劳动者工资以及为其办理离职手续。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你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3、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你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你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你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你承担。二、你可以通过快递或挂号信邮寄给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也就是通俗说的辞职信、辞职报告),这样便于保留证据。用人单位不支付你工资或不为你办理离职手续,你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吗:正式员工辞职的,一般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员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有效的劳动合同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能够依法承担劳动合同的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者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和个人,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年满16周岁,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还必须年满18周岁。 2、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签订劳动合同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平等就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平等,不存在任何政治上和人身上的依附关系,当事人双方以平等的身份订立劳动合同。自愿是指签订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当事人双方自己的愿望,任何一方不能强迫对方签订劳动合同。因此,违反以上条件签订的合同就是无效合同。
-
辞职得提前一个月吗
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但仅限于正式员工。一般正式员工辞职的,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在三十天期满之后,解除劳动关系。在试用期的,提前三天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在三天期满之后,解除劳动关系。
2020.10.07 488 -
辞职要提前一个月吗?
是的,需要提前一个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0.10.27 562 -
-
辞职要提前一个月吗,辞职一个月可以提前一个月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2、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过了试用期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因此,你需要按照上述规定申请
2022-07-15 15,340 -
辞职提前一个月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向企业提出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通常只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即可。其中告诉我们几个信息: 一、提前通知期是三十天。即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企业,不能够立即提出立即就走
2022-07-10 15,340 -
提前一个月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吗
《劳动合同法》规定辞职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干满一个月是上限,但是如果公司规章规定可以不干满一个月的可以提前离职,或者公司有《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立即离职。
2023-08-11 15,340 -
辞职提前一个月提前一天可以提前一个月吗?
一般需要。根据我国法律,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
2021-11-12 15,340
-
01:27
辞退员工提前一个月通知了还要赔偿吗辞退员工提前一个月通知了是否需要赔偿要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单位辞退员工,提前一个月通知,只是不需要支付员工未通知员工的一个月工资的补偿,但是单位还是需要支付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2、根据辞退的原因不同,单位是需要支付员工经济补
2,319 2022.10.08 -
01:02
入职三个月被辞退,补偿多少钱入职三个月被辞退,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入职三个月后,用人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辞退员工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未满六个月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但
7,937 2022.04.17 -
00:59
低保一个月能领多少钱低保一个月能领多少钱,要根据所在省份的具体政策来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般实行的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根据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4,497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