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动合同开始发工资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你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但在申请仲裁时你应当提供基本证据证明自己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如工牌、上班打卡记录、二位以上的同事证明、你代表公司对外是否签订过合同等;你的工资及补助标准属于公司掌握管理的,应由公司提供,否则,由公司承担不利后果;你可以依法向公司主张二倍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只要员工参与了公司工作,不管签没签劳动合同,都需要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付出劳动了,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克扣工资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1、不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 2、超过一年未签合同的应该已经属于和用人单位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而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该从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起以二倍的工资补偿。
-
没签劳动合同没发工资怎么办?
1、首先劳动者要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拖欠工资的数额,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 2、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工作证、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录音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3、对于恶意
2020.05.08 374 -
没签劳动合同没发工资怎么办
没签劳动合同也要支付工资。老板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单位不按期或者不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解决。
2020.08.03 153 -
没有签劳动合同工资不发工资怎么办?
1、不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 2、超过一年未签合同的应该已经属于和用人单位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而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该从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起以二倍的
2021.12.10 71
-
没有签劳动合同, 开不发工资怎么办?
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
2022-04-25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开工资不发怎么办
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
2022-04-27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老板不发工资,没有签劳动合同,不发工资,怎么办
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及补发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
2022-01-23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工资没发怎么办?
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
2022-04-08 15,340
-
00:59
没签劳动合同,老板不发工资怎么办
没签劳动合同,老板不发工资的,有以下的五种解决方法: 1、劳动者可以先和老板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还款时间,还款期限以及还款的方式; 2、当地劳动局内设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回工资,该程序是专门为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效果很好,不
3,719 2022.05.11 -
00:55
工资要不到怎么办没签劳动合同
没签劳动合同工资要不到的,劳动者可以准备好其他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工作证、考勤记录、证人证言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没签劳动合同而且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
3,283 2022.04.17 -
01:38
没签劳务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
新员工入职到新的单位时候,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了才保障自己的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要是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公司的侵犯。当事人订立和变更劳务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用人
1,23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