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在试用期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再加上各地的地方性规定,就构成了农民工讨薪的法律保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关于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具体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其他。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有以下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其他。
-
劳动者在试用期工资如何支付
试用期期间劳动者工资的约定标准是: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
2020.04.02 120 -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有什么规定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时的义务有: 1、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 2、应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3、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4、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5、延长工作时间有加班费; 6、不得克扣或者
2020.11.04 237 -
用人单位如何支付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其他。
2020.12.12 159
-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报酬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规定
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
2022-04-20 15,340 -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的法律规定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合法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
2022-03-01 15,340 -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反用人单位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补偿的时间是多久
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38条违法用工情况,可以随时通知单位辞职,并且要求单位支付补偿金单位没有违法用工情况,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辞职,按正常出勤日结算工资,否则提前离职造成损失,单位可以要求你赔偿《劳动
2022-04-08 15,340 -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反用人单位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补偿的时间是多久?
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38条违法用工情况,可以随时通知单位辞职,并且要求单位支付补偿金单位没有违法用工情况,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辞职,按正常出勤日结算工资,否则提前离职造成损失,单位可以要求你赔偿《劳动
2022-04-08 15,340
-
00:47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什么意思
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意思不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因为经济补偿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法定情形的,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无需支付经济
1,699 2022.05.11 -
00:59
用人单位违法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需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的本人工资。公司辞退员工必须要具备法定的情形,经过法定的程序,否则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不具备法定理由,不遵守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的,都是
1,951 2022.04.17 -
01:03
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如下: 1、在试用期间经过培训、学习仍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的,例如泄露了保密的内容; 3、存在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失职行为,给用工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4、同时与其他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3,97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