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合并员工不去办公合同还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合并,劳动合同还有效吗?企业的合并影响原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新企业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一个企业吸收其他企业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企业解散;新设合并:两个以上企业合并设立一个新的企业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而对于企业分立来说,也同样包括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两种情况。前者是指分立出一个新企业后原企业仍然存在,后者是指分立后原企业解散。根据《劳动合同法》,无论企业合并还是分立,都不影响员工与原企业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有效性,新企业都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根据《劳动合同法》上述规定,企业应当认识到合并和分立并不影响原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新单位要承继原单位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而不能单方面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原劳动合同可以继续履行,企业应当正常履行,但要及时地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如果不能履行,也要按照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不得违法解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合并员工不愿意去合并后的公司,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不服仲裁结果的,可以提起上诉。
-
公司合并公司员工不愿意去新公司有赔偿吗
公司合并的对员工来说,视为变更合同的内容,员工不愿意去的,双方协商不成可解除合同,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关于对被兼并方企业员工的安置,原则上由兼并方企业接收,另外,被兼并方企业员工的原劳动合同主要内容不变,就能够基本上保证员工利益不受侵犯。在
2020.02.15 917 -
公司合并员工不签合同有赔偿吗?
公司合并员工不签合同的的,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赔偿。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但劳动地点和劳动岗位变更的,员工不签合同有赔偿,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0.01.24 160 -
公司合并员工不签合同有赔偿吗
公司合并员工不签合同一般没有赔偿。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但劳动地点和劳动岗位变更的,员工不签合同有赔偿,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0.07.14 154
-
公司合并员工不去办公,劳动合同还有效吗?企业合并有哪些注意事项
公司合并,劳动合同还有效吗?企业的合并影响原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新企业应当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一个企业吸收其他企业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企业解散;新设合
2022-03-08 15,340 -
公司合并员工不去怎么办
公司合并,劳动合同继续有效,但如果劳动合同内容,比如工作地点、工作内容有变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不成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
2022-03-16 15,340 -
公司合并员工不去可以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2022-03-13 15,340 -
公司合并员工不愿意去合并后的公司怎么办
不愿意去视为变更合同的内容,双方协商不成可解除,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
2022-05-30 15,340
-
01:15
公司吸收合并后原有合同怎么办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合并后,公司合并前签订的合同应当由合并后的公司继承,并由其继续履行。即企业吸收合并后,由存续的企业承继被吸收企业的债权债务。因此,公司合并之后,原合同是否要继续履行,由存续的企业与原合同相对方协商确定。在双
3,096 2022.04.15 -
01:13
公司没有给员工签合同怎么办
公司不和职员签合同首先如果职工想继续在公司工作,可以向工会反应,由工会出面去和公司协商。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由监察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公司与职工签订合同,只需要拨打12333即可。如果职工不想继续在公司干了,可以要求公司按照劳动法的规
1,484 2022.05.11 -
01:04
公司和员工没有签合同怎么办
如果公司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到一年内还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应当每个月支付员工两倍的工资。满一年还不签订,视为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两倍工资。具体可以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劳
2,1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