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里有期徒刑六年能减刑几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自己不可以申请假释,假释与减刑的程序是基本一样的,只有执行机关才有假释建议权。对犯罪分子的减刑和假释,都是由执行机关行使减刑或假释建议权,而由人民法院行使减刑或假释决定权。《刑法》第七十九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第八十二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诉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六十二条减刑、假释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二)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监狱减刑、假释建议书裁定。高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 (三)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包括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当地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裁定。中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参考资料:〈刑法〉、《刑诉解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规定有期徒刑减刑后执行的刑罚不得少于原刑期的一半,最理想的状态可以在执行九年后就可以出来了。不过一半不会如此严格地减刑,减刑根据的是在执行期间罪犯的表现、还有罪刑情况,比如情节如果恶劣的,减刑的机会就少。
十五年有期徒刑最多能减刑7年半;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但有期徒刑的减刑不能少于原判刑的二分之一。
-
-
六年有期徒刑最高能减刑多少
现判刑六年,最多能减三年。 从理论上来讲,减刑最高可以达刑期的一半以下,但在司法实践中是难做到的。 1、服刑人员减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还是依靠个人能力。 2、在投入监狱之前在看守所关押期间是不能减刑的。 3、正常的减刑大概在40%左
2020.08.13 296 -
无期徒刑能减刑到几年
无期徒刑最多可以减刑到十三年;如果是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最多可以减刑到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减刑幅度为: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有重大立
2020.07.24 219
-
有期徒刑18年能减刑几年
法律规定有期徒刑减刑后执行的刑罚不得少于原刑期的一半,最理想的状态可以在执行九年后就可以出来了。不过一半不会如此严格地减刑,减刑根据的是在执行期间罪犯的表现、还有罪刑情况,比如情节如果恶劣的,减刑的机
2021-12-23 15,340 -
无期徒刑减刑能减几年
最多可以减少到十三年。法律规定,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服刑期限不得少于13年。减刑幅度为:1、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的,可减为22年有期徒刑;2、确有悔改和立功的,可以减为21年以上22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1-11-23 15,340 -
十五年有期徒刑能减刑几年
十五年有期徒刑最多能减刑7年半;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但有期徒
2021-12-15 15,340 -
三年有期徒刑一般能减刑几年
只要符合减刑的条件,是可以减刑的。判处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你朋友多久会出来,要看其在监狱中减刑的多少。另外,若你朋友在法院定罪量刑前被羁押,则羁押一日折抵刑期
2022-01-29 15,340
-
01:06
无期徒刑是几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刑期至少十年。 无期徒刑,指审判机关采用判决的形式,对犯罪人一生的自由进行剥夺,且监禁在规定的场所内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要在监狱或者是别的劳动改造场所执行。 无期徒刑罪犯在执行的这段时间内,确有悔改
13,037 2022.04.15 -
00:57
无期徒刑最少判几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刑期至少十年。 无期徒刑,指审判机关采用判决的形式,对犯罪人一生的自由进行剥夺,且监禁在规定的场所内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要在监狱或者是别的劳动改造场所执行。 无期徒刑罪犯在执行的这段时间内,确有悔改
2,650 2022.04.15 -
01:23
有期徒刑五年缓刑二年释义是什么在我国法律定义上,判刑五年缓刑两年,一般指的是犯罪人在两年内如果不再有犯罪的情况,所判刑五年的刑事处罚可以不再执行。 同时参考刑法关于犯罪人在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原判的刑罚就可以不再执行,有关部门会以公开的形式予以通知及宣告。 此外,根
70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