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解散公司员工?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解散的情形分两种:一种是自愿解散。这主要是基于公司自己的要求而自愿进行的解散。另一种是强制解散。是一种并非公司自愿,但是基于法律或主管机关命令而被迫进行的解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的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公司解散的情形分两种:一种是自愿解散。这主要是基于公司自己的要求而自愿进行的解散。另一种是强制解散。是一种并非公司自愿,但是基于法律或主管机关命令而被迫进行的解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一条的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
公司合并怎样解散员工
公司合并解散,员工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接收。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公司因合并,分立需要解散的,不需成立清算组,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2020.11.12 102 -
公司解散员工怎样补偿
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从入职起每年补偿1个月职工个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不满半年的按补半个月计算。反之,即未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应当从职工个人
2020.05.04 247 -
公司解散怎样赔偿员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据此,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们有权要求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
2020.11.21 119
-
公司怎么样才能解散
公司符合下列条件可以解散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3、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 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被撤销 5、公司经
2022-03-13 15,340 -
怎么样才能解散公司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目前可以解散公司的情形有五种。 第一种情形,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可以解散公司。当然,这种解散事由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股东会会议作出修
2022-07-07 15,340 -
要怎样才能解散公司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目前可以解散公司的情形有五种。 第一种情形,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可以解散公司。当然,这种解散事由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股东会会议作出修
2022-07-09 15,340 -
公司要解散,员工怎么才能赔偿?
公司解散,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五)款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无需赔偿。但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六)款和第四十七条规定,应当按照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应得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本单位工作年限
2022-04-13 15,340
-
00:57
公司怎样才能开除员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当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时候,公司可以开除员工: 1、在试用期间,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当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时候; 3、当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
3,275 2022.04.17 -
00:57
公司解散怎么赔偿员工
公司解散赔偿员工的方式如下:按照法定补偿的形式,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1,284 2022.04.17 -
01:13
公司解散程序怎样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公司的解散程序为: 1、由公司债权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可以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或者股东会决议解散时,应当在15天内成立由全体股东组成的清算组。 2、政府有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受理,其中,公用企业和国计民
1,67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