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时有哪些存在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怎样签订劳动合同?详细阅读劳动合同书条款劳动者拿到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书后,应当详细阅读劳动合同书的条款。就以下内容应当重点关注:(一)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劳动合同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类型。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内。在同一单位工作,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的长短与劳动合同期限相关。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某项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三个月以下期限的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二)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工作地点是在本地还是外地,是国内还是国外,应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有些工作如驾驶员、营销员或者高管人员,合同履行地往往不固定在本地,为避免今后争议,要约定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尽可能按照国家职业工种目录标准和实际从事的工作准确填写。(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俗称“长白班”。第二种:“三班制”或者“四班三运转”,俗称“倒班”。第三种: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对于第三种情况,用工单位要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履行报告审批手续。用人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安排劳动,属于加点,要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150%支付加点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息日安排加班,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的,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按照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执行。(四)劳动报酬。(五)社会保险。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法定义务。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三、怎样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约定。但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合理选择劳动合同期限。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劳动者个人素质,从劳动力资源配置角度综合考虑确定合同期限。对业务骨干、技术人才,合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对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不宜“一刀切”。合理的劳动合同期限,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二)注意《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保护性”条款。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国有企业改制时劳动者已经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无特定情形的情况下,已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再续签合同的,本人如果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特定情形是指《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四、注意事项(一)制式劳动合同文本中有“选择条款”、“约定条款”和“补充条款”。凡是选择条款,必须把选择项目填入空格;凡是约定条款,必须把协商约定的结果填入空格;补充条款是企业针对劳动者的具体情况,双方协商一致设立,但不得违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选择、约定和补充的项目,要用斜线划掉或填写“无”。(二)劳动合同书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和用工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共同签字认可才能生效。劳动者本人必须持有一份。(三)总公司在外省、分公司在本地的,建议使用本省劳动合同文本。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同意使用外省劳动合同文本,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外省劳动合同条款是否与本省地方法规相符;(四)关于劳动合同附件。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就保守商业秘密或竞业限制、甲方出资对乙方进行专业培训约定服务期等内容,签订劳动合同附件。劳动合同附件随同劳动合同一起,由甲乙双方各持一份。(五)关于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条款为初始条款,初始条款不限制合同期内协商变更相关内容,比如变更岗位、提高工资福利和休息休假待遇。变更劳动合同条款,应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相关内容链接:特殊人员如何签订劳动合同?(一)用人单位使用退休人员的,不签订劳动合同。退休人员已经超出法定就业年龄,不在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范围,适用民法规范调整范围。用人单位可以就相关劳动报酬问题协商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口头约定协议。(二)用工单位使用下岗和内退人员的,不签订劳动合同。因为下岗和内退人员与原单位仍然保留着劳动关系。使用下岗内退人员的单位,要核实其劳动关系状况,证明其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用工单位如果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与下岗、内退人员的原单位协商,把他们的劳动关系转入本单位。(三)用人单位使用外来人员和农民工的,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国家已经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农民工也可以参加社会保险,和城镇职工享受同样待遇。用人单位以员工本人“不愿意签订”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不能免除单位的法律责任。员工写下的所谓“申请”、“保证”,属于无效文书。(四)用人单位使用大龄未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的,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参加养老保险到法定退休年龄缴费满15年的,办理退休手续。(五)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的,应当将失业人员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转入单位,实行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存在的问题如下: 1、错误的认为就业协议就是劳动合同; 2、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3、对自己在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充分了解; 4、对合同中存在的不平等条款不敢维护自身权益;等等。
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有: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它的法人代表姓名、单位地址、电话要知道;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工商登记信息获取,同时,要求将这些内容明确写在合同中。 2、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 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口头约定。 4、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要明确,是现金还是通过银行支付到账户中。 5、劳动者工作时间与工作条件要明确,有的劳动者为多挣钱,默认了企业要求严重超时的加点,这是违反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工资争议案就是因此而起。 6、社会保险约定。 7、不要签空白合同。
-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签定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合法。 二、一年期合同试用期不能超60天。 三、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应细化。 四、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五、掌握相关细节。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关于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岗位责任制、劳
2020.02.20 191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存在哪些法律问题
1.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2.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3.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4.员工可以随时辞职,且不承担
2020.02.06 138 -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下列问题: 1.附加条款要看清。在聘用合同中,一般都是会有一些附加条款的,求职者在签订前一定要让企业拿出原文,仔细审看无异议后,还要盖章留存,作为依据。 2.求职者拿到合同,应该让企业及其负责人同自己一起当面签字盖章,以防某些企业利用先
2020.08.13 199
-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签劳动合同,需注意: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地点、时间,工作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
2022-02-06 15,340 -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1。在签订合同时,工人应首先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2、工人应了解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说明工作的内容和地点。3、劳动报酬应明确确定,避免口头协议。4、应特别注意试用期。5、劳动
2021-12-12 15,340 -
劳动合同签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注意的问题: (1)劳动合同条款必须齐全,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包括: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劳动者的工种、职务和职称;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保险和福利
2022-04-05 15,340 -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签订时应
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一定要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执意不肯签,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督
2022-05-04 15,340
-
01:00
买房签合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购房者来说,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是非常重要的。房屋买卖合同中房屋的交付以及过户是必不可少的条款,应当予以重视。关于房屋的交付,合同里面一定要写清楚房屋交付的标准,和房屋一起交付的附属设施,家具家电物品的清单等等。如果约定的过于模糊,很难起到
940 2022.04.17 -
00:59
买房签合同应注意哪些问题
虽然房屋买卖合同的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篇幅也长,但是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要注意,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的全文。特别是关于房屋的交付时间,房款的支付方式,违约责任,赔偿等关系到核心权益的内容。如果发现合同里面有问题
813 2022.04.17 -
00:51
签电子合同要注意哪些问题
签电子合同,需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对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资格和能力; 2、电子合同所涉及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是否存在使电子合同无效的其他情形; 3、双方人在签订电子合同的时候,是否属于自身的真实意思表示。 无
1,518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