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因医疗费支出的受害部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起诉至法院主张对方承担赔偿责任,依据法律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可以由交强险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医药费,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保险公司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后,经核对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
刑事案件受害人医疗费如果犯罪嫌疑人愿意支付了,由犯罪嫌疑人支付。犯罪嫌疑人不支付的,由被害人先行垫付,等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审判时,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赔偿,把所有票据提供给法院,法院会根据票据和当地生活水平来判决民事赔偿。
-
交通事故受害人无钱医疗怎么办
事故发生后,各方可以就医疗费用的支付协商支付问题,可以由受害人自行支付,后向对方索赔。也可以由肇事一方垫付,之后在法定的赔偿数额内抵消,对于垫付者,应当保留相应的单据。商业三者险的垫付要么通过协商确定,要么只能通过先予执行得到解决。根据法律
2020.11.24 362 -
交通事故不赔医疗费受害者怎么应对
如果交通事故的肇事方不赔医疗费,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一般是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提交证据等相关材料,待法院审理完毕就会作出判决书,受害人可以据判决书要求侵权人赔偿医疗费等费用。
2020.04.23 117 -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护理费
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
2020.06.23 237
-
交通事故受害人出院后医疗费应如何支付
由交警认定事故责任。赔偿先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内赔偿(假设未购买交强险,则交强险承担部分由车主负责赔偿),不足部分按责任比例分担。索赔时协商不成可起诉肇事者、保险公司和车主。至于伤者的赔偿项
2022-07-08 15,340 -
交通事故后,受害人的医疗费怎么赔偿
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人的医疗费由侵权人按照双方责任比例确定赔偿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
2022-04-14 15,340 -
交通事故受害人交出医疗费,可以向谁要回医疗费
交通事故发生后,受害人遭受伤害需要治疗,如果受害人缴纳医药费存在困难的,那么治疗所产生的医药费应该由谁要支付呢。一、受害人一方可通过公安交管部门催要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的,在交通事故认定书还没有作
2022-05-05 15,340 -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医疗费的出院费怎么算?
交通事故伤害住院医疗费用赔偿:交通事故伤害他人的,属于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医疗费用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赔偿。剩余不足部分或者未投保商
2021-12-17 15,340
-
02:10
交通事故受害人不愿结案可以起诉吗
交通事故受害人不愿意结案是可以起诉的。司法实践中,交通事故案件一般从开庭到起诉需要两个月时间。开庭时时双方都要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原件、开庭传票以及所有证据材料原件。注意,如果在开庭之前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的证据,开庭时再带过去说要提交
1,484 2022.04.17 -
01:31
交通事故人受伤误工费如何理赔
如果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要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进行计算。如果当事人没有固定收入的,要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进行计算。如果当事人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可以参照上一年度当地的同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在受伤到完
1,080 2022.04.17 -
01:07
医疗事故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别
医疗事故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在法律适用方面有所不同。医疗事故赔偿主要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规文件规定,而人身损害赔偿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两
732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