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借款人的住址可以起诉法院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是普通的借款纠纷,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原告起诉时所提供的被告住址无法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应当要求原告补充材料。原告因客观原因不能补充或者依据原告补充的材料仍不能确定被告住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向被告公告送达诉讼文书。人民法院不得仅以原告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被告住址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终结诉讼。因有关部门不准许当事人自行查询其他当事人的住址信息,原告向人民法院申请查询的,人民法院应当依原告的申请予以查询。可见,原告在起诉过程中提供详细准确的被告资料对于法院及时送达,通知应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原告提供的信息不确切,人民法院不得仅以原告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被告住址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终结诉讼。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告送达等)予以送达,同时如果原告因客观情况无法提供被告信息的,法院可依申请予以查询。这样就充分保障了原告的利益,避免被告逃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知道被告住址可以起诉。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仅以原告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被告住址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终结诉讼。但如果原告想在起诉状中写明被告地址的,可以委托律师到公安机关查询被告的户籍登记住址。
1、借钱不还能起诉,但要符合下列条件:起诉的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有明确的被告;起诉状中写明了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之内。 2、对方借钱不还可以起诉,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
不知道住址可以怎么起诉
不知道住址起诉的,可以直接写被告身份证上的地址或者委托律师,到公安机关查询被告的户籍登记住址。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2022.08.24 1,035 -
欠款人不知道居住地址如何起诉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起诉的条件,要求要有明确的被告并记明被告的住所,起诉前不知道被告的具体住址的,可以委托律师到公安机关查询被告的户籍登记住址,提供被告的户籍信息后,法院就应该受理的。法院受理后,如果找不到被告无法正常送达的,可以公告
2020.03.19 706 -
不知道被告的住址是可以起诉吗
办理立案需要提供起诉状,起诉状中必须包含被告的联系方式,一般要求提供经常居住地(常住地址),如确不清楚,至少应当提供户籍地址,以便法院送达诉讼文书。查询当事人的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可以通过向公安部门查询人口信息(含户籍信息和暂住证登记信息
2020.05.12 491
-
不知道借款人的住址能起诉吗
需要向法院提供被告的主体信息(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
2022-10-10 15,340 -
不知道借款人住址,怎样起诉?
需要提供被告的具体住址,不然法院传票传不到。
2022-10-07 15,340 -
如果在法院起诉,如果你不知道对方的住址怎么办?
第一,《民事诉讼法》119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
2022-04-06 15,340 -
不知道被告人的具体住址不可以起诉吗
1、不知道被告的具体住址,法院不能给立案受理。因为法院无法确定被告的身份和住址,无法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也就无法正常的审理案件。2、提供被告的住址信息是原告的义务,如果原告无法提供被告的详细地址和联系
2022-03-22 15,340
-
00:57
起诉不知道被告的住址怎么办
起诉不知道被告的住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当事人提供被告的其他信息后,人民法院通过这些信息能确定被告是谁的,即使不知道被告的住址,人民法院也会立案,因为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起诉状副本,在公告中应当说明起诉要点、受送达人的答辩期限
4,598 2022.04.17 -
01:25
借款合同可以起诉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借款合同可以起诉吗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就借款合同产生纠纷,当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作出相应的判决。因此,借款合同可以起诉,但是要受到民事诉讼法的具体限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
1,476 2022.04.15 -
00:57
共同借款人是否可以起诉部分借款人
共同借款人是否可以起诉部分借款人,要看是否符合起诉的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
2,1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