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借条有什么要注意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书写”借条”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要弄清楚借款人和出借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户口簿登记的为准),弄清楚借款人的工作、住址、甚至收入、财产等个人情况。在“借条”右下角由借款人亲自署上真名。签名等于确认“借条”上陈述的内容,没有签名,就等于没有确认,若借款人事后不认可,没有签名或签了假名很可能会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二)“借条”最好能约定好利息、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事项;(三)“借条”必须能清楚记述借贷的事实。内容表达不清,或数目不清,产生纠纷时,借款人又不认可,诉讼风险是很高的。借款数目最好能先用大写中文数字书写,然后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需要提醒的是,借款协议不同于借条。就是说,借款协议只能证明双方就借款达成了协议,但是是否将款项实际交付借款人,还需要有借据等证据证明款项已经交付。而借条则是借款已经发生的证明,因此,千万不要将借款协议作为借据使用,否则您的合法权益有可能得不到法律保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标题要写“借条”。 2、表明借款的目的,以免一旦发生诉讼后借款人提出该笔借款系赌债、分手费等抗辩。 3、写出借人、借款人姓名的全名。 4、表明出借的方式。 5、金额应既写阿拉伯数字,也写大写数字,以避免之后就是否篡改发生争议。 6、借款时间和还款日期必须明确。 7、利率应写清是年利率或月利率,同样也要附大写。 8、该日期应为所借款项实际支付的日期,并应大写。
书写借条要注意的细节: 1、借款用途要合法。 2、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都要按照身份证上的信息书写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3、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 4、要注意书写时不要留空白。 5、千万别大、小写不清楚。 6、利率应写清是年利率或月利率,同样也要附大写,理由同上。
-
书写借条需要注意什么
借条的书写包括借贷双方基本信息、借款数额、利息、还款方式及期限等方面,打借条有如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1、借条主体要区分清楚。例如,借条中的出借人与贷款人要作出明确的区分; 2、借条的主要内容(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要明确具体; 3、
2021.02.27 155 -
书写借条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下列事项: 1、注意用词要准确,不要使用有歧义和模棱两可的词语。 2、明确约定好还款时间。 3、约定好利息,但注意利息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 4、写准确借款人的姓名。
2021.03.24 200 -
书写借条要注意什么细节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但不一定只要是借条都具有法律效力。书写借条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1、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全名:实践上出借人与借款人往往关系较密切也不泛亲戚关系,
2021.01.22 94
-
对书写借条有什么要注意的
写借条的注意事项1、借条的书写人一定要由借款人书写,而不是由贷款人书写。这样可以防止借款人以贷款人擅自书写内容为由,拒绝承认借条的有效性。2、借条尽量简洁明了,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a借b一万元
2022-04-19 15,340 -
书写借条时要注意什么
1、借款时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信息,将对方身份证复印件留存,在借条上也请借款人把身份证号写上,避免文字潦草或者同音不同字情况下确定借款人/2、借条书写时出借人现场亲眼目睹借款人书写借条/3、仔细阅读借条,
2022-03-23 15,340 -
书写借条要注意些什么
写借条的注意事项1、借条的书写人一定要由借款人书写,而不是由贷款人书写。这样可以防止借款人以贷款人擅自书写内容为由,拒绝承认借条的有效性。2、借条尽量简洁明了,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比如:a借b一万元
2022-04-25 15,340 -
书写借条需要注意什么?
在书写”借条”时,应注意几个问题:(一)要弄清楚借款人和出借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户口簿登记的为准),弄清楚借款人的工作、住址、甚至收入、财产等个人情况。在“借条”右下角由借款人亲自署上真名。签名等于
2022-03-26 15,340
-
00:55
借条诉讼书怎么写
民间借贷纠纷是常见的民事纠纷。当债务人拒不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途径来要回欠款。在起诉的时候需要准备起诉状,民间借贷纠纷的起诉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一,原被告的身份信息,例如姓名,地址,联系方式;二,诉讼请求,例如要
2,040 2022.04.17 -
01:10
写起诉书有哪些注意事项
起诉书也就是起诉状,在民事案件中,标题一般是“民事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按顺序写成:1、原告的身份信息。原告是个人的,应当写明原告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原告方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
3,58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