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中因拖欠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中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为: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意思就是,工资的给付应该按照签订的合同,每个月按时,并且数额要足够的给付工资,没有正当理由不可以克扣员工的工资。在工资问题上发生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
劳动法中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如下: 1、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2、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3、工资的给付应该按照签订的合同,每个月按时,并且数额要足够的给付工资,没有正当理由不可以克扣员工的工资。 一、拖欠工资的投诉方法: 1、打12345会转劳动监察处理或者告知向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直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拖欠工资这种违法行为。 二、公司诈骗的处罚标准: 1、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劳动法中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有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的给付应该按照签订的合同,每个月按时,并且数额要足够的给付工资,没有正当理由不可以克扣员工的工资。
-
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
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的首先要提供证据证明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然后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工资。可以通过下列证据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2.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纪录;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
2020.06.06 272 -
没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没有签劳动合同老板拖欠
2020.03.11 218 -
因拖欠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企业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动合同应当按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补偿金,不足一年按一年计算,每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不足六个月按六个月计算。社会保险费必须是缴纳到社会保险机构,包括企业和个人应缴部分;企业没有缴纳到社会保险机构是白发。可以
2020.01.27 1,067
-
劳动合同法拖欠工资
,关于拖欠工资的问题。 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放,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你可以要求补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全部费用。拖欠或扣发工资、改变工资发放形式都是违法行为
2022-02-03 15,340 -
劳动合同法拖欠工资补偿
关于拖欠工资的问题。 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放,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市是1260元,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你可以要求补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全部费用。拖欠或扣发工资、改变工资发
2022-03-19 15,340 -
劳动合同法规定工资拖欠多久是拖欠
要看你们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发放工资时间是什么时候,若迟延7个工作日发放,没有合法理由,则是拖欠。 公司拖欠工资是不合法的,员工有权要求公司支付,也可以向当地劳动站申请劳动仲裁。 公司没有按法定标准及时间
2022-01-30 15,340 -
劳动合同法拖欠工资的规定
拖欠或扣发工资违法,你可以要求全额发放,并支付拖欠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超过合同约定工资发放日15天以上算拖欠。 劳动合同中如果没有培训条款和竞业禁止条款的约定,且用人单位支付过经济补偿,一律不需要
2022-01-07 15,340
-
01:01
劳动法工资拖欠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第一,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用人单位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着可以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是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以及工会代表这三方组成,并
2,343 2022.04.15 -
01:38
没签劳务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
新员工入职到新的单位时候,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了才保障自己的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要是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公司的侵犯。当事人订立和变更劳务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用人
1,240 2022.04.17 -
01:08
劳动工资拖欠多少可以诉讼
劳动工资拖欠多少都可以诉讼,但是在起诉前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
2,512 2022.04.17